今年的这个春天,似乎格外的火爆。
不光是一路飙升的气温,让人来不及换装;不光是骤然崛起的“赏花经济”,燃爆了寂静的乡村;放眼望去,还有一场热力十足的人才争夺战,已然在全国多地打响。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就在全国两会闭幕之后,短短不到一个月,国内多个城市纷纷推出重磅人才新政。落户降门槛、购房有折扣……不光武汉、成都、杭州、西安等城市频出“抢人大招”,尤其令人惊叹的是,连以往自带“虹吸效应”的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也纷纷出台创纪录的新政,入局争夺高端人才。一时间,媒体惊呼“新人才竞争时代”已经来临。
不难看出,在这场新时期的城市对决中,一方面,人才的价值与争夺,被各城市推至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另一方面,随着重庆、武汉、成都、西安等多个内陆中心城市的崛起,传统的人才流动梯度规律也正在被打破与重塑。
面对这一新情势,苏州需要应对的人才竞争压力无疑在提升。而这样的压力和信号,也更加清晰地提醒我们,必须要增强引才聚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应势而变,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让人才成为苏州决胜未来的最大优势。
加入人才争夺战的城市越来越多,那么,要做好苏州新时代的人才工作,我们接下来的优势在哪?胜算又有多大?
目前苏州全市人才总量达259.2万人,高层次人才总量达22.3万人。自主申报入选国家“千人计划”250人,其中创业类人才131人,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大中城市首位。这样的基础和优势,来之不易,但对照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对照勇当“两个标杆”、落实“四个突出”、建设“四个名城”的历史使命,未来我们尤需要补齐自己的短板,下好更多先手棋、制胜招。
首先,要打开视野。苏州因开放而兴,未来更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把握历史机遇。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上升,海外人才加速回流。目前,我国留学回国人才中70%为十八大之后回国的。我们要把握好这一历史窗口期,以更大的视野、更大的力度引进集聚海外优秀人才,开发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才蓝海”。要用好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赢在苏州”海外大赛等重要渠道,建好海外引才工作站、海外离岸孵化器等新型平台。要加快建立来去自由、便利高效的国际人才制度环境,既用好“黄皮肤”,也用好“蓝眼睛”,不断推进人才发展从政策性开放向体制性开放转变,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提高全球范围配置人才资源的能力。
其次,要紧扣产业。面对新一轮“人才大战”,我们与其一味比拼人才政策“礼包”大小,在给的房子大小、给的票子多少上较劲,不如在加快城市产业转型上较真,抢占产业升级的先机。坚持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业与人才良性互动,是苏州人才工作一直以来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牢牢坚持的大方向。要突出产业导向紧贴地方特色产业,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
再次,要做优环境。花香蝶自来。人才竞争,说到底是发展生态的竞争。真正的人才,最看重的是成长的舞台、发展的空间。过去我们靠政策环境引才,今后更要重视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与美好生态环境,让“亲才”“爱才”成为苏州更闪亮的名片。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驱动。抓好人才工作,就是抓住了城市未来。当下,面对不断升级的人才争夺新形势,对苏州而言,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人才资源的战略性,真正将人才这一战略资源摆上战略位置,始终保持人才发展的战略思维、战略定力和战略投入,聚揽天下英才,续写城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