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仲
前天,一段视频被苏城不少网友转发。视频上,一名网约车司机与乘客发生口角,乘客当街喊救命。这名司机还在不在苏州开网约车?苏城网友们很关心。庆幸的是,据滴滴客服证实,该事情发生在去年7月,涉事司机已被永久封禁账号。
近期,因一名空姐深夜打滴滴顺风车遇害,网约车的乘车安全问题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其实,早在几年前,网约车处于身份尴尬、相互火拼烧钱抢市场的时候,尽管大家普遍认同它的存在,并享受它带来的出行的便利和实惠,但是乘车安全始终是人们心中的担忧。也正是基于对安全的考虑,迅猛发展的网约车被纳入有关部门规范管理的范畴之中。
虽说网约车发生危害乘客安全的恶性事件也是少数,但是这些极端事件爆发出来,就是在倒逼责任主体单位、监管部门包括乘客自身进行反思。5月12日零点起滴滴顺风车业务停业整改一周,出行的市民也格外多了一些安全警惕,客管部门也表示要进一步加强网约车的管理,加速推进网约车的合法化,这些应对都必不可少。
可能在各地加强对网约车的管理当中,当时就有声音质疑网约车进入的门槛过高,但事实上,从安全的角度来看,提高企业、车辆、驾驶员的准入许可要求,守住的就是安全的底线。有消息报道,从去年到现在,苏州地区共有1300多名驾驶员因有暴力犯罪、毒驾、酒驾等原因被禁止准入网约车行业,由此可见,从源头上把关至关重要。
乘车安全是底线。网约车出事,证明网约车的安全漏洞仍然存在。监管部门、平台企业都该趁着问题凸显去顺藤摸瓜,查找背后的漏洞——究竟哪些环节上出了问题?是管理漏洞还是制度缺陷?怎么来有针对性地打补丁?一旦出了恶性事件,责任如何追究?这些都需要细化。而作为乘客来讲,除了泛泛地表示担惊受怕,也应该从实际行动上多些防范举措:在乘坐网约车时,尽量避开深夜打车,坚决不上信息不符的车辆,尽量坐在司机后方的位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