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取号”这事大家都不陌生。上馆子、买奶茶、银行办事……先来后到不光是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也是社会秩序的体现。但如果看病的时候医生跟你说“这里不是先来后到”,你,能接受吗?
最近,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友谊医院等20家大医院的急诊就诊方式将陆续变革:从5月1日起,不再按“先来后到”接诊患者,而是根据病情轻重来排序了。患者就诊前将采集生命体征,由机器和专业医护人员判定级别,危重者优先抢救,轻症者将后延。
一石激起千层浪。既然都挂了急诊,病情肯定是要比上门诊严重,竟然还要给后来者让道?
疏通急诊“生命通路”
急诊往往是医院最繁忙的科室之一,由于人流量大,往往处于嘈杂、拥挤、忙碌的状态。病患们总希望能尽快得到医生的诊治,如果有人“插队”,似乎是非常不能忍的一件事。记者从市立医院东区急诊科护士长丁伟处了解到,其实苏州几年前就开始实行急诊的分级分诊。
(苏州市立医院急诊分诊记录)
丁护士长告诉记者,苏州的几家三级医院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实行急诊分诊制度。根据病患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共四级。其中被评为一级的患者会得立即抢救,二级的会得到优先救治,评为三级、四级的会根据具体情况在一定时间安排诊疗。丁护士长指出,这套分级标准也会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做调整。
(苏州市立医院、苏大附一院 急诊挂号单上有关“分级”的标注提示)
当然,急诊的分诊制度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也会遇到患者的不理解,甚至把气撒到医生头上,扰乱正常的医院秩序,这个时候,医护人员也只能做好解释工作。为了让前来急诊就医的患者能够对分诊制度有所了解,急诊科里也会在醒目位置对急诊分诊的标准进行告示。
急诊是与死神赛跑,但并非所有来急诊挂号的病人都属于急危重症。在不少医院,近3成患者不符合急诊接诊范畴,一些市民只是普通感冒等轻症,还有一些是挂不上门诊号转而奔向急诊。如果只按照挂号顺序来排队,一些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容易延误,造成“生命通路”堵塞的局面。
在笔者看来,急诊分诊制度不仅仅是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也是人心向善的一种体现。在与死神赛跑的博弈中,你是否愿意牺牲一些“个人小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