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苏州吴中区狠抓“六个年”之一的“生态环境保护攻坚年”。世界环境日刚刚过去,今年的主题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作为生态大区的吴中区,一直以来都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各项事业发展的前列。
吴中区拥有五分之三的太湖水域面积,是苏州山水的精华所在和吴地文化、太湖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自2001年建区以来,绿色发展已成为吴中的坚定共识。
做好水质监测与维护,积极应对“藻情”,是吴中区每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除了做好实时监测,及时预警,还对重点水域做到“即有即捞、日生日清”,截至目前,共打捞蓝藻990吨(含水),水体漂浮物8924.5吨(含水),并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吴中区太湖水域水质通过持续改善,已由轻度富营养改善为中营养。今年1-4月份,全区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达标率100%。
为更大力度的保护太湖母亲湖,生活用水的监测与治理,也是吴中区环保局的重要点工作。
从2018年开始,吴中区结合实际情况,在全区主要河道及行政交界断面建设37个小型水质监测预警站。通过智能化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为水环境管理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撑。
横泾街道尧太河边,一个占地面积约6平方米、形似衣柜的小型自动监测站便映入眼帘。打开站门,内部就像一个小型“化学实验室”,管线、仪器、在线监测分析仪,样样俱全,可以全方位对该片区水体环境进行系统化检测。
据了解,首批投用的小型水质自动监测预警站共有37个,总投资1395万元。未来将围绕水质自动检测站,依托大数据分析,为全区水环境管理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撑,助力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除了水污染防治,大气环境治理同样是三年行动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9年的世界环境日上,对于大气污染的聚焦,更是将大气治理和保护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近年来,吴中区深度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提标改造,整治淘汰242台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完成对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吴中区规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量较基准年(2016年)同期削减3.34万吨、下降14.5% ;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整治项目256项,完成码头扬尘整治项目56个,完成建筑工地扬尘治理项目1809项,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473辆。
2018年,吴中区PM2.5年均浓度为42.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2.9%,同比上升5.5%。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256天,比2017年增加24天,重污染天数4天,与2017年持平。
在净土方面,吴中区同样一刻没有松懈。截至目前,全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完成全区267家重点企业用地基础资料收集、信息入库及风险筛查工作;完成40多个建设用地土壤调查,完成农药厂和老久王地块修复治理与风险管控,林通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党校地块第二阶段修复治理验收。(苏报融媒记者 范易 通讯员 吴萱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