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 金 然
大学本科毕业后,王晓凡进入苏州市第十六中学成为一名英语教师。14年弹指一挥间,她现在已是一名受学生信赖和喜欢的优秀班主任。
刚走上教师岗位时,她的教学风格严肃刻板。“可能是缺乏经验加上急于树立威信,当时对学生比较严厉。”王晓凡说,那时和学生之间总有些距离感。
转折点在2008年。那年,她第一次担任班主任,肩负起更重责任,也面临更大挑战。作为班主任,她需要经常与学生交流,与家长沟通。她发现,每名学生都有不同的故事。
“做了很多家访,了解到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无奈。问题学生和家庭教育间,常常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王晓凡说,引导家长思想可以配合班主任工作,但因受家庭文化水平、经济条件等制约,这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曾亲眼看到一些父母不够负责,影响到孩子成长的一些案例。”虽说家庭内部的事务,老师能够干涉的范围有限,但她宁愿多管一些“闲事”,也不希望有一个孩子会因为家庭影响走向歧途。
为了做好家庭教育,她利用各种信息终端设备,经常给家长发送教育信息,纠正他们与孩子的错误交流方式。有时,家长和孩子在家发生矛盾,她还赶去做调解。
她耐心陪在孩子们身边,一届又一届。真诚的付出换来的是学生们全心的信赖,家校联系本上,都是孩子们向她吐露的心声。“青春期的孩子,敏感、自我又脆弱,他们需要发泄情绪的窗口,又有着脆弱的自尊心。家校联系本是个很好的沟通渠道,有些他们不愿意和家长说的话,会悄悄写在里面。”王晓凡耐心写下开导的话,用文字搭建和孩子沟通的桥梁。
王晓凡深知,要掌握教育这门艺术,不仅要付出理解和耐心,自己要多读书、多思考,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才能陪伴孩子们度过初中的光阴。2008年起,她多次获得考核优秀,还荣获苏州市区指导学生自学优秀教师、苏州市周氏德育奖励金获得者等荣誉称号。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你不但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王晓凡说,自己愿意继续努力前行,做学生们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