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16日),是第二届“石湖串月”民俗文化活动的最后一天,也是农历八月十八看“石湖串月”的正日子。新郭老街沿街的非遗展示馆、体验馆,以及有着古代风情的书场、茶馆等,吸引了众人目光。在老街的荷花池旁,还上演了一场独特的船拳表演。
首先出场表演船拳的,是来自吴中区越溪小学的团队。别看孩子们年纪不大,挥动板凳、刀等道具时,却是虎虎生风。据悉,该校推广江南船拳已有多年的历史,孩子们在健身的同时,还在推广传统文化。现场,相城区北桥街道的文体团队则是带来了开口船拳表演,不管是鱼叉还是各类长杆兵器,都是快速挥舞,展现了深厚的功底。当天,姑苏区吴门桥街道和高新区狮山街道的文体团队也分别表演了各自拿手的太极扇、四方拳等。据悉,这也是近年来姑苏区吴门桥街道首次联合吴中区越溪街道、高新区狮山街道、相城区北桥街道等地的文体团队,一起展演船拳活动。
关于“石湖串月”,见诸记载的资料有很多。而在苏州市原非遗办主任龚平看来,以前中秋期间,游人观看船拳表演是一大亮点。《点石斋画报》曾报道清光绪十九年(1893)游石湖盛况:“八月十八日为串月之期。是日,画舫笙歌群集于此,游船络绎不绝,约有数百,又有乡人弄刀弄棍,群击锣鼓助之……”此外,《苏州市志》也有:“八月十八,苏俗每于是日雇船至石湖行春桥看串月。解放前后,每年此日上方山下的石湖岸边摊贩林立,形成庙会。水上游船如织,船头上有精彩的武术杂技表演,其中舞钢叉堪称一绝。钢叉脱手越桥而过,船头钻出桥孔,拳手恰好接住钢叉,继续挥舞……”
当天,在新郭老街还举办了“当石湖遇见大运河”主题文化研讨暨吴门桥街道第二届晒书节开幕式。徐刚毅、沈建东等苏州知名的文化学者分别从自己研究的角度,阐述了他们对于石湖及运河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此次研讨还达成共识,将石湖文化融入进大运河文化的研究,必将成为璀璨的亮点。此外,当晚在新郭老街西侧还上演了实景舞蹈《梦回春秋》;在新郭老街东侧,吴门桥街道的200多位工作人员集体高唱《我和我的祖国》,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据悉,如何打造更接地气的民俗文化活动,逐步“还节于民”,让“石湖串月”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众多吴文化研究专家、学者的关注。活动承办方相关人员表示,他们将以成功举办第二届“石湖串月”民俗文化活动为起点,更好地关注当地的传统文化,并将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造文化创意新高地。(苏报融媒记者 管有明 彭化成/文 张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