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能早点看到顾颉刚先生故居的全貌,这样再来苏州玩就不会留下遗憾了。”58岁的上海游客顾先生这样说。
趁着国庆七天长假,在上海一所高校任教的顾先生一家来苏州游玩。10月5日,按照事先计划,一家人逛了平江路后,准备顺道去历史大家顾颉刚故居看看。按照步行街上的指示牌到了目的地后,顾先生才发现,顾颉刚故居只是外墙钉了几块牌子,故居内部大门紧闭,不对外开放。对此,顾先生一家深表遗憾。
顾先生告诉记者,顾颉刚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著有《古史辨》《当今中国史学》等代表作品。“对这样一位苏州出生的历史名人,为啥就不能像建鲁迅故居、翁同龢故居那样,立足原址、集中史料,向中外游客展示其卓越成就,这样不是更有教育意义吗?”顾先生说。
记者和一同前来探访的几名游客多次拍打大门,但始终无人应答。附近邻居看见后过来说:“你们别敲了,这里有人居住的,不对外开放也不能参观。”记者注意到,故居大门上还有报箱,里面究竟什么样无从得知。
记者在平江路悬桥巷巷口看到,路口指示牌清楚标明往西不远处,就是顾颉刚故居、洪钧故居。在小巷深处顾家花园4-1号,两扇黑漆大门的左右两侧,分别悬挂着由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设置的“顾颉刚故居”铭牌,这里也是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一旁的中英文双语介绍说明,此宅现存东西两路,东路第三进大厅有明代建筑遗风,第五进厅堂为近代重修,是顾颉刚的起居之所,现由顾颉刚后人居住。
如果说类似顾颉刚、周瘦鹃等名人居所尚有名人之后居住,不开放有其合理之处的话,另外的情况就有点触目惊心了——
沿着小巷前行,在离顾颉刚故居不远处,是另一名人的故居——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苏肇冰故居,墙上一块木质铭牌已腐朽损坏。走进故居,空中遍布密密麻麻的“蛛网”电线,晾衣架、破藤椅、废弃床板塞得满满当当,放眼望去,破落得分明就是个“大杂院”。有住户告诉记者,他们这里的租户,这里一共住着有好几户人家,彼此并不熟悉。苏肇冰是谁,这位住户表示并不了解。
图为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苏肇冰故居现状。记者 方方 摄
在悬桥巷中段,记者找到了清代同治年间状元、外交官洪钧的故居。同样的黑漆大门,同样大门紧锁,门前多了两堆青砖。附近的工人说,他们正在按照计划对悬桥巷进行改造,类似这样的故居还不能对外开放。
名人故居既然具体情况各有不同,那么,故居的保护能否“一宅一策”呢?
作为苏州古城保护平江片区指挥部实施单位,苏州姑苏古建保护发展有限公司承担对文保、控保等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开发和利用等具体工作。公司副总经理谈凤生告诉记者,目前对顾颉刚故居、苏肇冰故居等名人遗址的保护,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对不属于公有公房的名人故居周边老宅,进行保护修缮、协议搬迁,相应的补偿方案已出台。今年9月20日起,项目已正式启动,目前协议搬迁计划进展顺利。在老宅房屋基本腾空后,才能进入第二阶段的保护、修缮和利用,直到引入新业态进行适度开发,从而让这些名人故居重现生机。
与此同时,九三学社苏州市委也提出了《关于持续推进古城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建议》。主笔人、古城支社主委王友俊认为,古建老宅是苏州古城遗留的瑰宝,由于年久失修等原因,有些古建老宅出现了房屋渗漏、墙体开裂、构件受损、环境脏乱等现象。为此,建议政府重视其经济和文化价值,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加强古建老宅和传统民居的保护修缮。依据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制定政策措施,加强保护宣传,拓展资金渠道,切实保护好这些历经风霜、斑驳古老的历史遗存。(苏报公益守护记者 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