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耕地资源紧缺,农业产业规模小,随着“四个百万亩”落地上图,如何提高相关区域内农民的增收?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单位面积耕地产出效益,成为苏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板斧”。
2018年以来,苏州市农业农村局全面开展了“苏州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全面提升了“苏州大米”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形成了强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由于水稻产业附加值的增加,形成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高效益。
经第三方评估,“苏州大米”区域公用品牌的导入,直接为苏州水稻产业增加产值6.574亿元,直接为苏州稻农增加经济效益5.379亿元,探索了沿海发达地区耕地资源紧缺基础上提升单位面积耕地产出效益的产业兴旺、生活富裕高质量发展可复制路线。
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变美,建设“苏州大米”区域公用品牌,苏州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了三条原则:
一是政府引导原则。明确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作为战略引导者、产业维护者、资源协调者和市场监管者的身份,确立战略指引、公共服务供给、公共资源配置和市场秩序监管的对应职能。
二是企业主体原则。明确企业是品牌建设的主体力量,在政府引导下,通过苏州市大米协会开展品牌培育、品牌保护、质量管理、市场创新等方式,创建大米企业产品品牌。
三是协同共建原则。构建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协会统筹、企业担纲、社会参与、协同发展的“苏州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企业的主体担当作用、协会的协调统筹作用,实现区域公用品牌的共建多赢。
围绕《苏州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规划》,苏州市农业农村局确定2018年为快速发力年,2019年为中期提升年,2020年为持续完善阶段战略。
在引入形象上,确定了“苏州大米”形象推广语、Logo 、中英文图形组合规范等设计;在提升品质上,推进水稻生产投入品禁用清单和使用名录公开;推进水稻基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申报;提升苏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建设;协助对接京东、天猫等综合电商平台;编辑、出版《苏州大米良作良方》,引导全市110万亩水稻基地投入“苏州大米”标准生产、绿色发展、质量追溯、品牌推广活动。
今年还公布了75家“苏州大米”城区销售门店,加大了绿色优质大米的供给,方便市民就近购买,赢得了市民满意。
今年,苏州市农业农村局又启动了“苏州水八仙”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并谋划明年阳澄湖大闸蟹的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截至2019年10月,全市域共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市场知名度,覆盖市级、县级不同区域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9个,以“苏州大米”、“苏州水八仙”为引领的年销售额超亿元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个、超5000万元品牌6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集群雏形初现,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监测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