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凤凰镇的河阳山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知音众多,演出频频,让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不但记载着远古先民的勤劳智慧,更张扬着当代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获得之感和奋斗之志。
歌儿为什么这样甜?因为歌声中承载的是乡情民风。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身边人所演绎的故事走上舞台,总是比那些时空有隔阂的故事更让人感觉亲切。要说“高大上”的风雅文艺不美,那当然也不客观,可当代人借助传媒能看到一流的表演了,身边人模仿“克隆”再努力,也还是会相形见绌;要自己表演,那不如选择带有乡土气的传统形式,更接地气,也更如同地里刚采摘的菜蔬新鲜可口。凤凰镇的原创山歌剧《情系河阳》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这歌儿更对乡亲们的口味,自然甜在口中,也甜在心里。
歌儿为什么能传得远?因为知音众多,“这山唱来那山和”。河阳山歌的诞生地凤凰镇,有万亩优质水蜜桃,桃花盛开和果实飘香时节,总是能吸引远近游客的慕名而来。在这样一个山水留情、物华天宝的空间里,主人和客人都会由衷滋生感恩之情。凤凰人是聪明的,他们适时组建了一支文艺轻骑兵——凤凰镇河阳山歌艺术团,在桃花节、山歌节,再到各地公益文艺巡演、“谁是山歌王”等比赛。而且,他们把河阳山歌编进校本课程,成立河阳山歌、河阳宝卷少儿培训基地,育新苗,建起非遗文化馆、非遗传习所,还开设了河阳山歌、河阳宝卷、剁绣、河阳烙画等非遗项目体验课,将优良的山歌种子“种”进年轻人的生活。这样一来,自然传承人不仅仅是上级文化部门指定的高手,而且如同“山花浪漫”一般,大家都能唱,大家都爱唱,自然不愁不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同歌传声远。
歌儿为什么能这样久唱不衰?因为在歌声的海洋里,激荡出的是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浪花。许多地方在保护非遗中,是用编“金笼藏鸟”的办法来呵护,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谁都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后继无人”往往成为了非遗传承的痛点。凤凰镇的做法,就是将这个痛点变成“痛快点”,他们仿佛是从风靡神州大地的广场舞获得了灵感,让河阳山歌艺术团村村演、周周唱,社区广场、学校校园、休闲公园都是他们的舞台,这就让山歌表演形同广场舞,并且不断编排进新鲜的内容,这样的阵势何痛之有?而且,他们还广邀高手,呼朋唤友,请来大新镇的秧歌、塘桥镇的唱春、乐余镇的摸壁鬼,与凤凰镇的山歌斫竹舞等一道,似乎有如美国等地街舞中的“斗舞”,激发对手各自亮出绝活,各非遗特色方阵悉数亮相,气势恢宏,让人大呼过瘾并久唱不衰,路,于是越走越宽阔……
凤凰桃园起山歌,山歌召唤凤凰落。舞台上歌舞争妍斗艳,舞台下除了热情的观众乡亲,还有非遗传承人现场亮“绝活”,高庄豆腐干、后塍梅花糕、麦秆画、杏花拖炉饼、吹糖人、捏面人等展位前人头攒动,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活’字是关键,既要活在人们的心中,更要活在人们的身边,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凤凰镇党委书记王文伟这话说到点子上了,活态传承,不仅要让非遗在书本上风光久远,作为传家宝,更要让其在当代人的生活中活色生香。(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