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丫
又到一年候鸟迁徙季,苏州渔洋山太湖边一群自西伯利亚而来的小天鹅引起了市民和观鸟爱好者的关注。
近年来,安家苏州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经苏州迁徙或越冬的鸟类更是数量庞大。今年10月发布的2018年苏州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苏州市分布的陆生野生动物达431种,比2000年调查数据增加了188种。
野生动物的日益增多,对野生动物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苏州市林业站专家表示,保护野生动物要有“正确姿势”,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要“距离产生美”。
自然环境好
让野生动物爱上苏州
鸟类迁徙季,也是拍鸟、观鸟的好时节。这几天,苏州观鸟爱好者汪伟华每天都要和一帮朋友带上长枪短炮,奔走在苏州几处观鸟胜地,拍下一张又一张鸟类写真。汪伟华告诉记者,他从2012年开始观鸟、拍鸟,至今已有六七年的时间。早些年他还跟着朋友前往无锡、常州、马鞍山、合肥等地拍鸟,如今苏州的野生鸟类越来越多,今年基本上都是在苏州拍的。汪伟华介绍,拍鸟既有固定性也有随机性,他会按照以往的经验到虎丘、盘门、枫桥等处拍白鹭,到吴江同里、重元寺等地拍须浮鸥,也会因朋友的偶然发现,到拙政园拍小太平鸟。“这种小太平鸟在苏州不常见,我们也只是前年和去年在拙政园拍到过几次。”汪伟华说,鸟类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颇高,随着苏州自然环境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鸟类来苏州越冬。“上周,渔洋山太湖边就迎来首批来苏越冬的小天鹅,有30多只,到月底估计能达到一两百只。它们在太湖过完年才会走。”
不止是小天鹅,近几年,诸如红隼一类的小型猛禽也在苏州不断被观鸟爱好者、市民发现。不止是鸟类,苏州陆生野生动物的种类都在增长。今年10月份,苏州市林业站发布2018年苏州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截止到2018年底,苏州市分布的陆生野生动物达431种,其中,两栖动物13种、爬行动物26种、鸟类356种、哺乳动物36种,总数比2000年调查数据增加了188种。
在保护等级上,鸟类占据较大比重,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三种,包括东方白鹳、黑鹳和中华秋沙鸭;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49种,包括小天鹅、小鸦鹃、猕猴、河麂、鸳鸯、虎纹蛙、赤腹鹰,苍鹰等。
据苏州市林业站站长姚新华介绍,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东部,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境内河流湖泊交错、湿地和水域面积广阔、低山丘陵起伏,局部地形复杂,蕴含丰富的湿地、林地生境。这样多样的栖息地类型,为陆生野生动物提供较为适宜的生存环境。姚新华说,2018年苏州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在全市布设了41个调查样地、76条调查样线,调查样地覆盖了苏州市范围内的湖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沿江湿地和农业用地等典型的陆生野生动物栖息地,“可以说调查很详尽,不仅摸清了苏州陆生野生动物的‘家底’,也为自然环境保护、生态人文建设等提供可靠数据。”
收容救护、市民求助增多
保护常识须普及
陆生野生动物数量增多对保护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一个方面就体现在收容救护上。
记者从苏州市陆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了解到,截至2019年11月11日,中心今年已接到野生动物救护求助84起,救助数量103只,其中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40余只、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余只。“求助救护案例增多,说明市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在不断加强。市民会将受伤的野生动物送交收容部门,这是收容救护动物的主要来源。”市陆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主任蒋金芳说,除此之外,还有执法机构移交的涉案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在救助后,主管部门会根据动物的救助情况作相应处理,比如放生或移送动物园等。记者从收容救护日志上看到,2019年获救助的辐射陆龟和绿鬣蜥蜴,分别被移送至苏州动物园和南通动物园。
近年来,苏州市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得到大力推动,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量逐年增加。在2017至2018年间,苏州全市共收容救护陆生野生动物103种1813只,其中2017年收容救护14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如东方白鹳、梅花鹿、猕猴、苍鹰、红隼等;2018年收容救护9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如燕隼、仙八色鸫、东方角鸮、鹗等。
据市陆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2017年和2018年救护野生动物的日志表明,收容救护的野生动物保护级别以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为主,鸟类占绝对优势,爬行类和哺乳动物次之。收容救护主要集中在一年当中的第二、第三季度,覆盖鸟类的繁殖期,表现在有很多小鸟、幼鸟、亚成体被救护。从全市2017年和2018年收容救护的野生动物健康状况统计来看,2017年收容时健康动物占87.5%,2018年收容时健康动物占56.6%。蒋金芳说,近年尤其是今年,收容救助的野生动物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这有多方面原因,包括野生动物本身受伤严重、对环境适应能力差等。他表示,市民一般会向派出所、林业站等部门求助,再由这些部门将动物转交至救护中心进行收容救护。“市民通过派出所,甚至是12345热线、寒山闻钟论坛等渠道反馈情况,救护受伤受困野生动物的积极性非常高,但由于缺乏救护知识,看到野生动物受伤,一心想帮忙,反而对动物造成了二次伤害。”蒋金芳表示,面向市民展开救护知识普及势在必行。
保护动物要从心底
树立共享自然的理念
湖南卫视一档真人秀节目《奇妙的朋友》曾受到社会关注。节目内容是一众明星在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当起“饲养员”,与野生动物们朝夕相处,照顾它们的饮食起居。节目旨在通过明星效应,传递爱护、保护动物的正能量,呼吁社会关注动物的生存状态。然而,就是这样一档节目,让许多野生动物保护专家“焦虑不已”,纷纷大呼“姿势错误”。专家表示,与野生动物搂抱、玩耍,并非就是“与动物和谐相处”,真正的和谐相处是“各行其道”亲密有间”。“
“国家林业部门早就强调,严禁游客与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严格野生动物密切接触人员、饲养人员的定期体检制度和筛查制度,减少家有宠物人员与野生动物的接触。”苏州市动物园动物饲养管理科科长李林翔说,人和野生动物亲密接触,存在诸多隐患。一方面是野生动物的攻击性和动物疫病的传染,威胁人类;另一方面,这对动物的健康成长也非常不利。对此,蒋金芳也深表赞同。除了兼任市陆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主任,蒋金芳还是苏州穹窿山万鸟园的负责人。“无论是救护野生动物,还是平时去动物园看野生动物,保持合理的距离是极为必要的。”蒋金芳说,很多人看到幼鸟蹒跚学步或者是受伤倒地,就好心上去“扶一把”,殊不知,这不是救助,反而是加速它的死亡。“野生动物有自己的生存本领,有些小伤小病甚至可以自愈,如果遇到受伤严重的情况,可以求助专业人士。少干预、不干预就是对野生动物最大的帮助。”
如何让更多人了解、知晓野生动物保护的理念?宣传教育必不可少。每年的4月20日至26日,是江苏省“爱鸟周”;每年的10月,又是全省“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宣传活动的大力推广,不断提高民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救助野生动物的意识,但这远远不够。姚新华表示,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全市收容救护体系,进一步完善收容救护制度,包括在各市区内设立收容救护站,培养和提升救护人员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向市民进行知识普及。另一方面,多角度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理念的宣传。“救护野生动物的最终目的,除了将野生动物放归野外,还兼具教育公众、宣传保护理念的功能。要不断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关注度与科学性,让大家真正树立与动物共享自然的理念,让人人都参与到动物保护的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