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20年的不平凡,2021年注定不一般。回顾每年的“3·15”,都能看到我们社会经济不断向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今年,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为“守护安全畅通消费”。
在过去的一年里,苏州市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履职,筑牢消费市场健康发展基础;找准痛点,满足消费升级安全新需求;打通堵点,畅通消费助力经济循环。在“匠心”“专心”“尽心”“用心”的驱动下,全市市场监管系统为广大消费者呈现了一个“消费最舒心”的苏州。
匠心营造 购物环境最无忧
3月初,赶在新茶上市之前,苏州市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已经深入茶企,为东山、金庭的当地茶叶生产企业送去专业指导。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围绕地理标志及商标使用、生产及标签规范、网络交易与广告发布,为茶企负责人作专题培训。培训后,大家一同探讨茶叶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像这样的“点对点”“面对面”的市场监管指导,已经是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的常规工作。为了让广大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市场监管人不断努力,营造一个无忧购物的新环境。
筑牢食用农产品安全“防火墙”。历时5年高起点、高标准的打造,苏州市食用农产品“两证一网”监管品牌(“身份证”“健康证”和“苏源e码通”网络平台),已经初步实现区域内食用农产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质量可信”的总体监管目标。截至目前,“苏源e码通”平台登记并产生溯源数据的涉农生产经营单位共2359家。为鼓励经营者运用“苏源e码通”网络平台,苏州市设立了“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对建设成效好的单位实施奖励。去年,有174家涉农经营单位因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达标而获得表彰。
政企联动共享共治。去年7月2日,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公司、美团点评集团分别签署“推进网络餐饮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政企共治合作协议”。双方通过合作,畅通消费投诉渠道,建立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强化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推进网络餐饮“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完善配送环节管理;通过政企共治,双方将推进电商诚信体系建设,发挥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共建网络餐饮示范街区。除了针对网络餐饮服务行业的监管,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开展“食品安全守护”系列行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风险监测和评价性抽检,升级抽检数据共享平台,确保千人抽检率全省领先。全市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实施率达100%、“五常法”实施率达94%。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成立“苏食卫士”食责险服务综合体。
惠民措施落实到位。已连续实施9年的“诚信计量惠民工程”,共服务中小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6万家次,免费检定在用电子秤11.8万台次。仅2020年,该工程便为市区商贸流通领域2539家商户免费检定在用电子秤9656台。另外,2020年度“健康计量惠民工程”,共接待市民4236人次,走进101家社区开展现场服务,为市民免费检定、校准或维修家用血压计5767台。该工程已连续实施8年,累计服务市民5.3万人次,免费检定、校准或维修家用血压计6.6万台次。这两项能够连续多年在民生领域提供计量惠民服务的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只有苏州能够做到。
在市场监管人的不断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下,苏式消费环境获得不断优化。放心消费已经成为苏城市民的一种习惯。
专心服务 消费体验最舒适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但是很快,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人们恢复了生活,消费热情也不断高涨。市市场监管局适时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为消费者不断提升优质的消费体验。
创新推出无理由退货服务。去年4月底,为助力活跃经济促进消费回补,配合“姑苏八点半”夜经济品牌建设,市市场监管局全国首创设立政府给予资金先行垫付“吴优金”的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制度,率先推行“厂商一体化”无理由退货制度。在推进过程中,无理由退货服务向各类消费领域不断延伸,亮点频出。从首家无理由退货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诞生,到无理由退货示范街区的创建,再到旅游行业30天无理由退货,部分地区针对消费纠纷比较集中的领域大胆推进该项服务,让无理由退货不断向“深水区”推进。借助这一“东风”,全市全力推进“满意消费长三角”示范区建设。截至目前,签约商家已达60165家,累计处置退货29663件,涉及金额1918.16万元。
激发消费者主动性。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推出内容鲜活、形式新颖、感染力强的消费者互动活动,普及消费维权知识,提升消费者监督权和发言权。去年以来,相继开展“疫情过后消费意愿”“消费者满意度”“苏州夜间经济”“你点我检”“养老情况”等各项消费调查,为消费维权和新闻宣传提供思考空间。市消保委推介苏州博物馆、采芝斋、稻香村等优质品牌入驻天猫“新国货”频道“苏州有礼”,并参与“双12苏州购物节”直播活动,进一步助力企业打响苏州地方特色品牌。
提升企业精品意识。2020年11月,首批“江苏精品”发布会在江苏南京召开,公布首批“江苏精品”认证的50家企业共56个产品(服务)名单。其中,苏州市4家企业、5个产品上榜。截至目前,苏州市已有5家次企业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0家企业、1名个人获“江苏省质量奖”,40家企业获“苏州市市长质量奖”,省级以上质量奖总数全省第一。苏州连续5年在全省质量工作考核中获评A级。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市组织开展质量提升系列行动,在全国率先启动质量品牌“植树育林”行动,实施“新星企业发现计划”“优秀企业孵化计划”“标杆企业引领计划”。
发挥品牌引领作用。2020年12月18日,苏州市政府和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市委主要领导为“苏州制造”品牌国际认证联盟和苏州认证服务中心揭牌。10天后,《“苏州制造”品牌认证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发布。根据该方案,苏州将以“苏州制造”品牌认证工作为抓手,更好地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苏州制造业转型升级。
2020年年底,为区分手工绣和机绣作品,支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苏州市启动了纯手工苏绣品质认证工作。市场监管部门将通过规范市场引导创新等举措,科学有效地助力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
尽心守护 纠纷化解最高效
去年,苏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动适应新冠疫情防控新形势,多措并举提升效能,做好消费者的“娘家人”。
调处消费纠纷取得新成效。为不断提高消费纠纷处办效率,市消保委积极完善窗口调解、平台衔接、先行和解、专家会诊、公益约谈、异地调解等多元化处办途径,依托行政监督、诉讼支持、侵权曝光等有力手段,加快构建消费纠纷协作共治。市消保委通过构建环太湖毗邻城市联动机制,助力“满意消费长三角”建设,与其他七座城市共同签订《环太湖毗邻城市消费者权益一体化保护合作协议》,推动实现异地维权同城待遇。参与中韩跨境旅游重点城市消费维权协作联盟召开的筹备视频会议,助力打造苏州成为旅游目的地,会议通过了《中韩跨境旅游重点城市消费维权协作联盟合作协议》。
线上处办效率得到新提高。推动苏州“智慧315”消费维权综合服务平台高效运行,优化升级企业先行和解、律师公益服务、异地视频调解等三大功能板块,拓展消费维权渠道,保障消费者诉求实现。在疫情期间,苏州“智慧315”平台发挥了线上维权服务的极大优势,从“面对面”到“键对键”,缓解特殊时期消费者维权燃眉之急。目前,已有980余家企业和8名公益律师入驻平台,共办结和解平台投诉1400余件,和解成功率达到70%。
纠纷研判工作取得新进步。市消保委妥善防范后疫情期各类消费纠纷反弹和消费热点事件,及时把握重点纠纷导向,做好疑难杂症综合研判。多次开展行业企业约谈会,涉及通信、婚介、教育培训等,要求企业及时整顿整改,自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召开企业监督站工作会议,沟通反馈日常维权工作,持续优化站点制度规范。同时,市消保委制定了《苏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消费投诉、失信信息公示与推送管理办法》,探索消费领域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平台投诉举报渠道更通畅。2020年,全市12315平台共登记处理咨询、投诉、举报等31万余件,较上年同比增长72%。电话首次接通率提升至90%以上,服务效率大大提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市各级12315窗口全力以赴做好答疑解惑等窗口服务工作,稳定群众情绪,化解消费争议,解决群众困难。各级投诉举报中心及时组织对涉及疫情的举报线索进行分析研判、联动督办,围绕无理由退货、长江禁捕、安全生产、阳澄湖大闸蟹保护、优化营商环境等重大任务,组织做好相关投诉举报信息的研判、分送、督办工作,为精准打击重点领域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助推苏州经济复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去年市场监管部门通过调解,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573.37万元。
用心执法查假纠违最有力
一盒茶叶包装空隙率高达63%,下架;化妆品公司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化妆品、虚假宣传等多项违法行为,吊销执照;牛肉丸网店“无故不发货”,市场监管执法要求停止侵害消费者权益立即发货……无论是疫情期间还是日常工作中,市场监管部门毫不懈怠对市场的规范治理,通过严格的执法手段和宽严相济的处罚措施,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去年,市市场监管部门坚持维护市场秩序成效显著,获评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执法稽查工作优秀集体。
自2020年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查处与疫情防控用品相关违法案件747件,查获假冒伪劣口罩1133.5万只,口罩案件查办工作被市场监管总局在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点名表扬。全市共发放价格政策提醒函1.1万余份,与商家签署价格承诺书3200余份。监管部门严打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共立案163件,罚没1300余万元。去年,全市严查与野生动物相关和含有新冠肺炎治疗等内容的虚假违法广告,监测55.8万条次。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受到国家调研指导组充分肯定。
营造严格规范的法治环境。苏州市积极开展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专项行动,去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793人次,检查市场主体88959家(次)。针对大闸蟹市场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在保护体系变更、监管体量增大的形势下保持了市场秩序稳定。全国首创将“区块链+公证”模式应用于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全市累计组织开展“星期四查查吃”透明执法检查29期;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完成网络交易监测2.6万个(次)。全系统查处各类案件25482件,数量全省第一;移送公安机关涉嫌犯罪案件163件。市市场监管局获评全市普法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常熟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执法协调工作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昆山市市场监管局查办的贝壳公司刷单炒信案,入选总局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十佳案例,张家港保税区局查办的商业贿赂案在全国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暨“百日行动”典型案件汇报评审活动中获评典型案例。
除了严格执法,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还秉持包容审慎的原则,为广大市场主体营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市市场监管局牵头成立苏州市服务“四新”经济包容审慎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行政机关首个出台免罚轻罚事项清单,办理相关案件2546件,减免额占全市行政执法机关的1/4。健全信用修复机制,帮助66家企业完成信用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