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恩情如海洋,样样都为人民想”“新时代红旗飘飘,掀起学习新高潮”……昆山各地党史学习教育氛围日渐浓厚,锦溪镇周家浜村南庄自然村86岁的老党员孙金生又提笔创作起民谣来,字里行间流淌对建党百年的歌颂。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开幕会当天,激动的孙金生连夜创作了《高举红旗向前进》《千家万户笑盈盈》等5首民谣。如今,又盛逢党的百年华诞,孙金生的内心再度激情澎湃,目前他已经创作近10首朗朗上口的民谣。
前两天,锦溪镇的几名小学生来到了孙金生爷爷家,大家围坐在一张八仙桌上,聚精会神聆听孙金生回忆曾经的困苦岁月,感恩现在的美好生活。孙金生动情地说:“小朋友们可能不知道,以前大家都是靠吃糠吃野菜熬过来的,我9岁当放牛娃,根本没机会上学。很多革命先烈前赴后继才换来了我们的好日子,大家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孩子们深受感动,最后给孙金生爷爷带上了鲜艳的红领巾,并向老人致以少先队队礼。
“他创作的民谣大家都喜欢听,经常到村民中间说上几段!”不少村民纷纷向孙金生竖起大拇指。记者了解到,对于没读过一天书的孙金生来说,创作民谣并不容易。20岁出头,孙金生参加了村上的文化“扫盲班”,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学习汉字,好学上进的他做农活时也在学习识字。为了方便记忆,他自创了一些朗朗上口的短句,也因此萌生了创作民谣的想法。此后,他边学习边创作,创作出了一批反映农业生产的民谣。曾担任16年南庄村村支书的他,在农作间隙给村民朗读民谣,总结种田窍门,广受欢迎。
在民谣写作过程中,孙金生遇到的麻烦不少,经常是一行句子留出好几处空白,由于不识拼音不会用字典,“白字”就只能求助女儿。老伴儿金桂珍今年81岁了,她一直是孙金生的第一个听众,孙金生创作民谣后总是先大声朗读几遍,揣摩语句是否押韵、用词是否恰当,他也经常问问老伴儿:“怎么样,有啥意见吗?”
读书看报已成为孙金生多年养成的习惯。记者在孙金生家里看到,客厅的一角堆放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丛书》以及《苏州日报》等各类党报杂志,“既要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掌握时下的经济社会信息,也要为我创作的民谣不断‘充电’”,他说。
长达50多年的笔耕不辍,孙金生已经创作出500多首民谣,身边人、身边事和自己的幸福生活都成为他笔下的文字。2015年,他省下养老金,自费出版了《歌颂党的好领导》作品集。2016年,他的第二本作品集《民谣里行走的人生》问世。
多年来,孙金生总是吃苦在前,带领村民们一步步走上幸福路。他先后获得了“锦溪镇优秀共产党员”“锦溪好人”“锦溪健康老人”等称号。“我还要继续将民谣写下去,把美好的生活记录下来。”孙金生笑着说。
(苏报融媒记者 朱新国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