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相声艺术迎来了久违的春天,回忆那一长串带给大家欢乐记忆的人和事时,“姜昆”这个名字一直伴随着我们。今晚(4月26日),由苏州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主办的“众说学习·师说”如约开讲,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做客苏州保利大剧院,为苏州观众带来了《相遇姑苏 笑面人生》的主题分享。一张张精心挑选的照片,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让现场充满掌声和欢笑声。姜昆说,今天不说相声,请大家到演员的“后台”来转一转。
“表白”苏州
“我爱苏州,苏州有梦”
“来苏州的次数太多了,说来过八十趟也不为过。”今天一开场,姜昆便与观众聊起了他的苏州情缘。姜昆是苏州人的老朋友,在苏州举办过个人专场画展,个人艺术收藏馆也落户苏州,可以说对苏州有着特别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独一份的偏爱呢?“因为苏州对于相声界有着特别的意义。”在师说的舞台,姜昆为大家现场解密。原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相声大师马季曾在苏州举办了他的谢师会。马季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新一代艺术家,他没有沿用老一辈艺术家那样的拜师仪式,而是别具创意地在苏州办了一场演出作为谢师会,冯巩、姜昆等众多学生就在那场谢师会上正式成为了马季的弟子。
“我爱苏州,苏州有梦”,姜昆用八个字形容对苏州的感情,他说,每次来到苏州,令人耳目一新的发展面貌就扑面而来。姜昆笑言,作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感觉工作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听不懂苏州话,“怎么听都听不懂”。他打趣说苏州评弹可以称为曲艺中的“半壁江山”,因为过了长江可以听到吴侬软语和琴瑟之声,而在长江另一边的人们却是听不懂的。很多相声演员也常因为学了一句评弹或者讲上一句苏州话,得到了台下观众的热烈响应而备受鼓舞,感受到了苏州观众的欢迎和肯定。“在我看来,艺术家最大的任务就是要和老百姓贴近,让老百姓欢乐。”
艺术创作
“你离人民有多近,人民与你有多亲”
姜昆曾多次登上春晚的舞台,被誉为德艺双馨艺术家,创作演出了《如此照相》《虎口遐想》等上百个相声作品。在他担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期间,更是致力于中国曲艺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发展,培养新人,把世界的笑带向中国,把中国的笑洒向世界。
“观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这句侯宝林大师遗嘱中的话一直鞭策警醒着姜昆。谈起自己艺术创作的宗旨和理念,姜昆反复提到的就是“人民”和“群众”。他说,艺术家就应该练本事,本事以外靠人民、靠人品,你离人民有多近,人民与你有多亲。“我们这样的演员应该走到群众当中,让现实不断地感染我们,然后化为自己艺术的灵感。”他回忆,马季老师曾说过,“你是相声演员,你的舞台就是你的战场,你在这个舞台能站多久,取决于你的创作,人民群众什么时候不给你鼓掌,不欢迎你了,那就是你的艺术生命到头了”。
姜昆说,在2014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握着姜昆的手,勉励他“多写点相声”,并表示“现在很多题材可以写相声”。他深受鼓舞,带领着一群年轻人创作相声,于是就有了“姜昆‘说’相声”的系列演出。“原定演100场,现在已经完成了93场,一定要以100场的完美演出来答好总书记给出的答卷”,姜昆说。
热心公益
“电视里出现得少一点,老百姓面前出现得就多了”
在柯尔克孜高原上的“西北边陲第一哨”,或是条件简陋地铁工地巷道里,都留下过姜昆演出的身影。在“师说”舞台上,姜昆用一组照片向大家介绍了他在基层一线演出的情形。他说,几十年如一日的公益演出活动,是向老艺术家学习的一种收获。2004年,姜昆还用人生中最大一笔稿费40万元帮助建设了一座西藏的希望小学。“当献哈达的时候,三十多个孩子一起跑到了我前面,把三十多条哈达都戴在我脖子上的时候,我头都抬不起来了,眼泪流了下来。”
姜昆说,现在他时常勉励年轻的相声演员,希望他们从为小众服务走到为大众服务的舞台上,“每次演出我们都是成千上万的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电视里出现得少一点,但是老百姓面前出现得多了,你说我自不自豪,高不高兴”。(苏报融媒记者 朱琦/文 倪黎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