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针代笔,书写兵圣故事;以线代墨,精绣江南文化。今天(5月7日),顾文霞大师苏绣《孙子兵法》封针,这幅全长达10.5米的巨幅作品将捐赠给7月1日开馆的孙子兵法博物馆。
在古色古香的顾文霞大师工作室里,今年已经90岁高龄的顾文霞在绷架前依然眼神炯炯、双手灵巧。在仔细翻阅检查了作品后,她用红色的丝线绣完了落款处的印章,这也标志着这幅耗时超半载、有着1页孙武绣像、1页封面和27页主页的大作顺利封针,即将进入后续的装裱阶段。
记者了解到,该苏绣作品共有6098个字,是以吴地书法家程可达的《孙子兵法十三篇》作品为原本进行创作。在完成对原作的临摹勾稿后,再由顾文霞和绣娘团队用蚕丝黑线在质地紧密、平整的塔夫绸上进行绣制创作。“由于原稿是书法作品,因此我们在绣制的时候也遵照书法的要求,不仅字里行间要追求工整,还要把笔墨的浓淡用针脚的疏密进行体现,难度很大。”顾文霞大师工作室副主任张平说。
出生于苏绣之乡木渎古镇的顾文霞是苏州首位走出国门展示苏绣艺术的大师,1956年起,她就赴英国、瑞士、阿尔巴尼亚等国进行刺绣表演展示和课徒传艺。1988年,她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并于1995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的代表性传承人。退休后,她围绕“古、精、新”特色开发新产品,并以课徒传艺为重点,进一步传承发扬苏绣文化。
在工匠和手艺人的一针一线间,巧夺天工的苏绣艺术和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孙子兵法》进行了有机交融,这样的作品也是弘扬传统技艺、打响“江南文化”品牌的有力抓手。记者了解到,在苏州市孙武子研究会的发起、吴中区和木渎镇的支持下,坐落于穹窿山的孙子兵法博物馆将在今年7月1日开馆亮相。“该幅《孙子兵法》作品将成为镇馆之宝,希望利用苏绣艺术这张全市影响力最大的文化名片,更好地传播发扬孙武文化。”苏州市孙武子研究会副会长姚福年说。(苏报融媒记者 陆宇其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