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管有明本报通讯员严未
今年69岁的盲人董洪根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57岁的妻子毛学芬跟他相守相依,不仅包下家务事,还长年当他的眼睛;毛学芬也一直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是丈夫把她从抑郁症中“拉”了出来,在平凡的生活之路上演绎“夫弹妇唱”。这对残疾夫妻结婚已有31年。在白洋湾街道的大街小巷,人们会经常看到他们相互搀扶而行的身影,也纷纷为这温馨场景而深深感动。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宝邻社区党支部书记曹履芳等人昨天上门走访时,专门为他们送上代表爱意的玫瑰。
成为你的眼睛
爱情就是形影不离的陪伴
董洪根在30岁时得了眼疾,随后视力逐年下降医治无果,到了34岁已经完全看不见。虽然命运无情遮住了他的眼睛,却不影响他对生活的热爱。失明后的他依旧热爱乐器弹奏,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通过朋友介绍,董洪根和毛学芬相识了。渐渐地,毛学芬被董洪根乐于助人和积极向上的性格所吸引。“当时,我看上的就是老董的坚强性格和责任心。他待我非常好,我觉得他是能托付终身的人。”当被问起当年是怎么看上老董的,毛学芬一直都是这句话。
婚后的日子,毛学芬便成了老董的双眼,不仅家务事由她一人做,而且他的出行也都由她协助。“每天早上,我给他泡的茶都会放在这张桌子固定的角上。”她指着门口的小桌说,为了方便老董的日常起居和生活便利,他们家里的家具和日常用品的摆放位置几十年都没有变过。他们家虽小,但在客厅里的跑步机却占据了四分之一的面积。“他的眼睛看不见,就更需要活动。所以,我们就‘斥巨资’买了跑步机,让他多动动,不然年纪大了肌肉容易萎缩。”她说。
妻子患抑郁症
丈夫把她从疾病中“拉”出来
毛学芬生完孩子之后第三年,因为家庭负担和抚养孩子的压力,不幸患上了抑郁症。“那段日子是灰暗的,感觉自己的生命失去了意义。”疾病的折磨让原先积极开朗的她失去了色彩,这也让董洪根“看”在眼里痛在心头。除了定期帮妻子看病,他一有机会,就带着她参与唱歌活动。“她从小也喜欢唱歌,我之前也学习过乐器。自她患病以后,一直是我弹她唱,也好有点事情做。”董洪根说。
为了方便老董弹琴,毛学芬细心地帮他在键盘上贴上胶布,以区分音阶。“老董天生乐感好,我还给他买了个‘小度’。他要练哪首曲子,就叫‘小度’语音播放,然后凭着之前学到的本事和乐感摸索练习。”她说,他们学唱和演奏一首歌,都要花费比普通人多几倍的精力和时间去练习,但他们却乐在其中。为了不打扰邻居,他们经常跟一些好友在户外僻静的小广场练习弹琴唱歌。一台有点年岁的电子琴、一个略微破旧的音响、一张折叠椅和一个话筒就是董洪根和毛学芬日常练琴练唱的装备。渐渐地,因为董洪根的陪伴开导以及经常唱歌,毛学芬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心态也慢慢变好,全家人的生活又渐渐重回正轨。他们还携手参加姑苏区残联的寒香艺术团,并在2021年姑苏区人社局主办的江南文化线上家庭音乐会上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平平淡淡相伴
每一天都是美好的“情人节”
记者跟随社区工作人员走进董洪根和毛学芬位于宝邻苑21幢的家,发现他们家厨房间里的热水瓶、电饭煲、碗筷、油盐酱醋摆放得整整齐齐,房间里也没有繁复的装修和多余的陈设,一切都收拾得干净整洁。就连进屋门口的鞋柜里,一双双鞋子都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所有的一切,无不透露出主人对于生活的精心和热爱。“我每天都要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不然一有灰尘,老董的气喘就会复发。”她说。
定期上门走访并协助办理残疾人补贴和低保补贴、申请残疾人“居家乐”服务……数十年来,宝邻社区工作人员一直为这对夫妻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当天,他们收到社区工作人员送来的鲜花时,很开心也很感动。“我们平时从来不过这种节日的。因为对于我们来说,平平淡淡的每一天都是美好的‘情人节’。”毛学芬朴实却真挚的话语,道出了这对夫妇对于“爱情”两个字的深刻理解,也谱写着他们琴瑟和鸣的幸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