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一苇 实习生 张清语
这堂网课“非一般”!日前,不少苏州人在抖音直播间上了一堂“苏帮菜烹制技艺线上课”,跟着授课的大厨学做菜,既释放了冰箱“内存”,又丰富了宅家时光。这堂特别的网课由苏州市非遗办联合苏州市烹饪协会推出,系市非遗办“非一般的课堂”系列活动中的一场,收获了颇多好评。
香喷喷!苏帮菜的香气跨屏而来
“做这道家常红烧肉前,要挑对肉,最好选取肥瘦相间的五花肉。”4月16日晚,新梅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厨政部运营总监、苏帮菜三星大厨陈建平在饭店后厨,向镜头展示一块优质五花肉。虾仁、香椿、竹笋、鸡蛋、茶叶等食材,在面前的桌案上一一排开,待他取用。不远处,几个工作人员架着机器,将陈建平的这堂“苏帮菜烹制技艺线上课”通过抖音平台直播出去。
疫情期间,这堂特别的线上非遗课,于“非一般的掌柜”抖音号推出,旨在丰富市民的宅家生活,教授大家一些实用的做菜小技巧。4月15日和16日,一连两晚,每晚四菜一汤,陈建平边演示边讲解,将地道的苏式美味,“云输送”到市民的餐桌。
4月16日当晚,陈建平详细介绍了碧螺虾仁、家常红烧肉、香椿炒蛋、油焖春笋和肉丝莼菜汤的做法,吸引了众多市民点赞、“围观”,最高时共有3600多人同时在线观看,整场直播累计收获7.4万次点赞。“粉丝”们在评论区热情留言,让陈建平直呼看不过来。“好好学习,明天可以下厨做美食了”“隔着屏幕都闻到香气了”“必须要开几瓶啤酒才能配得上这几个菜”“原来去笋衣还有这种妙招哦”……每每陈建平讲到要点、重点,镜头适时地推近,好让观者一目了然。做菜间隙,大厨还和“粉丝”积极互动,耐心回答他们的疑问。
陈建平说,疫情期间,新梅华的一些门店全力以赴保供配餐,他也整日在后厨忙碌。这次抽出时间教大家做苏帮菜,也让他觉得很有意义,“不仅能让大家宅得有滋有味,更能推广苏帮菜,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苏帮菜。”
顶呱呱!“非一般”的苏式宅家体验
江南风雅事,一席且浅尝。苏帮菜的色、香、味、质、形、器、声均有独到之处,口味恰似吴侬软语,委婉糯甜,耐人寻味,充分体现了苏州本土原料的自然之味。2016年,苏帮菜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苏省非遗项目名录。
此次“苏帮菜烹制技艺线上课”的适时推出,推广了非遗苏帮菜,也满足了许多市民学习烹饪的需求。吴先生已居家办公两周,“一日三餐靠方便面、速冻水饺等对付。”看完陈建平的直播后,他依葫芦画瓢,做了油焖春笋和肉丝莼菜汤,“虽然功夫学得还不扎实,但总算是不辜负苏州这个春天的味道了。”
另一位追了两晚直播的新市民卢女士,更因为陈建平的授课刷新了对苏帮菜的认知,“我一直以为苏帮菜就是甜口的菜,现在才知道有这么多的讲究。”她告诉记者,“上课之前,我只知道用调味料提鲜,上完课才晓得还能用五花肉、鸡、鱼等食材,充分发挥它们的本味,来让菜肴更加鲜美。”卢女士也长期关注市非遗办“非一般的课堂”的其他内容。“之前的九连环课和昆曲课都让人印象深刻。”卢女士说,潜藏在精妙玩具中的古代智慧和昆曲演员温柔婉转的唱腔让她对苏州的非遗文化愈加感兴趣,也让她愈加爱上这座江南城市的雅致之美。等疫情结束,她决定和朋友多多地出门,走遍苏州的大街小巷,“触摸”苏州的各类非遗项目,“同时我也会继续追看‘非一般的课堂’,了解这些非遗的历史和内涵。”
乐悠悠!让更多人感受非遗之趣
早在2021年3月,市非遗办就推出了“非一般的课堂”系列活动,常态化地在非遗馆、新华书店、公共图书馆、旅游景点、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场所开展非遗讲座、体验和展览等活动,旨在擦亮“江南文化”品牌,提升苏州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水平。内容涵盖传统美术、技艺、体育、医药、戏剧和民间文学等多个类别的非遗项目,授课老师均为苏州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授课形式包括现场讲座、体验、参观等,形式新颖有趣,广受市民欢迎。
据市非遗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非一般的课堂”还提供点单式服务,接受苏州大市范围内的学校、社区、景区、企业、文化场馆等单位的预约,免费将非遗课程配送至苏州市民身边。2021年,“非一般的课堂”举办逾50场次,近2000人次直接参与其中。
2022年疫情期间,该活动由线下转至线上直播模式。每次课程开始前,工作人员都会提前将非遗手作的体验材料包提前上架至市非遗办抖音号“非一般的掌柜”橱窗内,供市民购买,前30名购买者可享受“1分钱购买并包邮”的福利,30名开外的购买者亦可享75折优惠和包邮。材料包到手后,等到课程开始,市民就能通过“非一般的掌柜”抖音平台跟着传承人做非遗手作了。
今年春节期间,“非一般的课堂”就推出了四节线上课。精细雅洁的苏绣、技艺精湛的苏扇、深奥奇妙的九连环、精美秀气的盘扣被呈现在观众面前,用独特的方式丰富了苏州人的新年。之后,红木雕刻、灯彩、剪(刻)纸、桃花坞木版年画又依次亮相。如今,“苏帮菜烹制技艺线上课”备受热捧,非遗正密切地与苏州人的现代生活联结,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