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来自实践的职业农民系统接受理论知识、拓宽思路视野,然后再回到实践之中大展身手。这样的“农民大学生”应当多多益善。
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都离不开人才支撑。人才从哪里来?
放眼苏州农业农村,现实中有很多答案。比如,有挑选年轻人委托培养型的;有“土专家”“田秀才”以老带新型的;有依托产业、事业吸引而来的;有生产经营实践中脱颖而出的职业农民等。最近,从昆山又传出新闻:55名新型职业农民经过学历教育领到大学文凭,成为“农民大学生”,为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一支身上有本事、手中有绝活的人才队伍。
“明天谁来种田?”是新形势下的一个新课题。多年前,以“四个百万亩”产业布局为导向,苏州立足发展现代农业,率先探索农业现代化之路,并抓住人才这个关键谋篇布局。2015年,苏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见》,以优先选择本地中青年培育为重点,以培养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为主线,加快培养一支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在此之前,太仓、昆山、常熟、张家港等地,纷纷从本地实际需要出发,开始了与农业院校联合办学,开展集学历化、专业化、职业化于一体的订单式培养,探索批量化培养“三农”人才的具体路径。与此同时,为做大职业农民的“基数”,苏州还鼓励有志于从事农业的非农专业高校毕业生、复员军人、农民工、工商企业人士等青年参加涉农继续教育,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力求培育精准对路。
培育、壮大和稳定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需要完善一整套制度。在苏州市级层面,2016年全面启动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重点将生产经营型农民作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范畴,同时兼顾专业技能型与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2016年至2017年全市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及以上学历占35.7%,45岁及以下占62.2%。2019年,苏州出台《苏州市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管理实施意见》,立足苏州现代农业发展实际和不同区域农业产业特色,为职业农民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示范展示、观摩学习和实际操作。“三农”人才难得,如何留住这些人才?紧接着出台的《苏州市新型职业农民社会保险补贴办法》,建立起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社会保险补贴制度,解除了“三农”人才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苏州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与实践有声有色,尤其是农文旅产业融合更是红红火火,这对于新型职业农民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让已有的新型职业农民能力和水平得到新提升、后劲更足?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两项国家级试点工作为抓手,昆山率先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成人高等学历免费教育,让来自实践的职业农民系统接受理论知识、拓宽思路视野,然后再回到实践之中大展身手。这样的“农民大学生”应当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