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苏州专稿 记者/张良法】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早预警、早行动: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而气象日来临前夕,苏州应对一场“倒春寒”天气的预报预警,正是对今年“早预警、早行动”主题的响应,给正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等带来了莫大的欣慰。
当前,苏城正值乍暖还寒之时,又面临疫情“倒春寒”。近段时间,苏城出现明显降水、大风、降温过程,特别是3月20日、21日连续两天都是大雨、局部暴雨,对防疫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但在各个核酸采样点,却都准备充分、秩序井然。
吴中区越溪街道莫舍社区党委书记陆丽华告诉记者,他们社区共有7400多名常住居民,自苏州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每一轮全域核酸检测任务都能够按时完成,这与气象部门的早预警密不可分。“有几次是大风下雨天气,我们就提前搭大的棚,不然的话小棚全部都吹翻掉,就有危险的。包括我们知道后两天要下雨的,提前就把一米线全部贴好,不然一下雨贴都没有办法贴。”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局地强降雨、大风(龙卷)、雷暴以及干旱、高温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广发频发强发并发。从国内来看,2021年,入汛以后,江苏、山东、湖北、浙江、黑龙江、内蒙古多地先后因雷雨大风、龙卷风等造成灾害。特别是去年7月后,河南极端暴雨、湖北随县和陕西蓝田严重暴雨洪涝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害,也给城市运行和管理等方面带来严峻挑战。
同样在苏州,2021年共出现7次寒潮,为本世纪以来最多;4月30日夜里出现极端风雹天气,沿江最大风力12级;5月14号吴江盛泽突遭EF3级龙卷风,中心最大风力17级;第6号台风“烟花”在苏州滞留长达10小时,造成了环太湖流域持续强降雨等。面对诸多不利气候条件,正是因为气象部门的一次次早预警和各地各相关的早行动,才将各项经济和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
市气象台副台长沈沛丰介绍,“作为气象部门,更重要的是把预警信息以及相应的一些影响能够预报出来。从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对于趋势的把握还是比较可信的,比如台风,我们可以在它还没有到达苏州的时候就做一个滚动的监测,能够进行提前四至五天乃至一周的趋势性预测。像另一类小尺度天气,比如在夏天或者汛期会比较突然的出现,短的半个小时、长的也就两三个小时,更加地挑战我们的预警能力。”
气象预警精准靶向发布是指建立基于移动和气象大数据的预警精准靶向发布服务新模式,通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与国家通信网应急指挥高度系统、通信大数据平台对接联通,实现指定区域气象灾害预警短信精准靶向发布,有效解决了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 的问题,更好地发挥了气象“消息树”作用,为防灾减灾赢得了主动权。
而今年世界气象日选择“早预警、早行动”为主题,就是在提示公众,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要关注预警,做好准备并能够在正确时间、正确地点采取行动,以此拯救许多生命,减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对于我们苏州这么一座大城市来讲,气象预警服务更加地要与一些生产行业结合起来。在预警信息的传播上,还要更多地借助一些新的手段,新的渠道,真正地把气象预警信息的第一手资料能够及时传递给公共受众。当然,我们也要对监测预警技术作进一步的提升,不断朝着精细化的预报、网格化的预报方向转变,并实现气象预警精准靶向发布。”沈沛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