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涛受访者供图
地处江南水乡的苏州,古桥不仅是交通的纽带,更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无数苏州人的记忆与乡愁。今年66岁的退休检察官胡忠勤,带着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对文化遗产的尊重,踏上了一段非凡的旅程——几年来,他探访了苏州的349座古桥,并创作了《姑苏桥》一书。他说,这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追溯,也是一次对文化传承的致敬。本期“96466故事苏州”让我们一起跟随胡忠勤的脚步,走近那些历经风雨却依旧屹立的古桥,聆听它们诉说的古老故事。
童年记忆
让他走上寻桥之旅
在吴中区胥口镇的一座古桥边,胡忠勤正仔细查看着这座桥的结构并拍照记录。在他的眼中,那些隐匿于乡间田野的古桥,如同被遗忘的瑰宝。每当他踏上寻访这些古桥的旅程,就好像淘到了宝贝一般,一边在古桥上悠然踱步,一边娓娓道来,讲述着每座古桥背后的故事。
作为土生土长的苏州人,胡忠勤的童年时光在念珠街(现吉庆街)度过,出门不久便要经过石岩桥(孙老桥)、歌薰桥,或者来远桥、万年桥。上学时,他每天都要经过学士街,学士河上的小桥不胜枚举,可谓“无桥不成行”。水巷的桥是胡忠勤最深刻的童年记忆,儿时的万年桥及周边曾是苏州最繁荣的菜市场和商贸区之一,每天早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桥上的小摊,桥下的集市,以及停在岸边或行驶中运送蔬菜、货物的船只,到处都是叫卖声、欢笑声。“这些童年回忆还历历在目,难以抹去。”
小桥流水是苏州的城市名片,但是有些古桥因为种种原因烟消云散,这让他感到痛心。退休前,胡忠勤是一名检察官,他的工作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古建筑保护的相关案例。这段职业经历让他对于文化遗产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许多有记载的古桥只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胡忠勤觉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逝去的难以追回,现存的必须珍惜。“如何让这些饱经沧桑,已成为文化、文物的古桥尽可能地为人所知、所爱、所惜,如何最大可能地保护和传承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些遗产,让姑苏古桥的风韵和文化传承下去?”正是这样的情结,让胡忠勤在2017年初踏上了探访、拍摄、记载苏州现存古桥之旅。
退而不休
古桥拍摄中的苦与乐
2017年1月,胡忠勤在微信朋友圈开设“姑苏桥韵”专题,一桥一篇,图文并茂,和亲友们分享姑苏古桥的风韵。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许多朋友都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热情鼓励他坚持下去。在大家的支持、鼓励下,胡忠勤萌发了写书的想法。
2018年从检察官岗位退休后,他更忙了,他几乎每天都在寻找、拍摄和撰写古桥。他白天外出探访和拍摄古桥,晚上查阅资料,撰写文稿,“为了资料尽量翔实可靠,我先是查地方志,查完以后就到现场去找,还要采访当地老人和当地了解桥的人,请他们提供信息。每当我顺利探访和拍摄好一座古桥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尤其是新发现古桥时,成就感立刻爆棚!”
2021年4月14日,胡忠勤在东山镇拍摄古桥后沿环太湖大道返回途中,意外发现了一座古桥,“这座桥隐身于密林深处,虽有损毁但古韵犹存。始建年代不详,桥梁石外侧均雕刻有桥名‘长兴’和‘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重建’等字样。我看到它欣喜若狂,赶紧拿出照相机拍摄了它各个角度的照片。”望着桥边的河埠头和遗留在台阶上的磨刀石,胡忠勤仿佛还能看见当年村民们的耕作和生活场景。“这次相遇纯属偶然,但愿我的文字和照片让它以后能得到妥善保护。”胡忠勤说。
每当看到一些古桥被拆除,尤其是面对古桥的残骸时,胡忠勤感到非常伤心。位于吴中区甪直镇瑶盛村的大石桥,始建于宋代,清时重修,为武康石三孔梁桥。几年前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这座本已脆弱的古桥坍塌。当胡忠勤前去探访时,现场只留下一片废墟。
在寻找和拍摄古桥的过程中,因为很多古桥都在渺无人烟的荒郊野外,胡忠勤也曾几次遇险。有一次他在平江路拍摄,到了中午时分,因为太热中暑昏厥,幸好有路人帮忙才缓过神来。
还有一次去金庭镇探访永泰桥桥孔内一方石碑时,差点被坍塌的石栏杆砸中。“那天我急于拍摄,见桥下河水不多,有的地方河床还裸露着,就搭着河驳岸上的石栏杆慢慢下河,谁知那栏杆不牢,我一脚踩空,栏杆就塌了,我和那破碎的栏杆就一起重重地摔到2米多深的桥底。万幸的是没有被砸在身上。”
回忆拍桥的经历,胡忠勤说自己辛苦但充实。每一座桥,他都不止一次探访,所有的资料,所有的图片,都必须亲力亲为去拍、去查找、去录入。同时现场测量尺寸和经纬定位,对桥名、桥联、铭刻、雕刻等更是重点拍摄记录,仔细辨识,他说:“杜绝硬伤,减少差错,并且积极纠误,虽然劳神,却也踏实。”
建档著书
让更多的人爱上古桥
在近7年的时间里,胡忠勤探访苏州园林名胜、大运河畔、古城水巷和乡村田野,拍摄了349座古桥,为它们建档,最终完成了《姑苏桥》一书。《姑苏桥》出版后,连续获得了2023“最美的书”、2023“金牛杯”装帧设计图书银奖、2023年度苏版好书等奖项。他希望自己的书能让更多人爱上古桥,参与保护古桥。
寻访古桥和写作《姑苏桥》的过程中,胡忠勤结识了多位爱桥、护桥人士,在他们身上,他看到了民间自发保护古桥、留下姑苏文化的力量。在创作走访过程中,胡忠勤也看到很多古桥得到了妥善保护,近几年,有关部门对古桥的保护意识和措施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一些重点的古桥。
让胡忠勤感触很深的是城市亮化工程对古桥的破坏。他说,在古桥上安装光带,安装轮廓灯,虽然亮了灯看起来漂亮了,但安装不当就有可能破坏古桥。只要往桥上安装零部件,工人就必须使用冲击钻打孔,“我在现场看到,桥上有的灯具直接打孔安装在武康石上,有的把照明器材直接安装在古桥青石上,这些安装方法把建桥的石材都打烂了,既破坏了古桥的原貌,也容易加快石材的风化。”
“目前比较迫切的问题就是要加强保护古桥的规范性管理。”胡忠勤希望相关部门在亮化工程中充分考虑古桥的保护需求。胡忠勤建议,类似的打孔安装行为应停止,可以通过打远光或其他方式解决,避免对古桥造成损害。胡忠勤说,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和文保爱好者,他所做的是对吴地古桥现状的梳理,也是对江南桥梁文化的一次回眸,是为苏州古桥保护性研究尽了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