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发于2025年1月6日《新华日报》头版
走进位于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的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在年产40万吨高性能特种工业丝智能化生产项目车间,可以看到机械臂、运输机器人等设备分工配合,有条不紊地开展切片增粘、螺杆、纺丝、卷绕等作业。
何谓高性能?
“你看,一根比头发丝略粗的丝线,能轻松吊起10公斤的重物。如果将160根丝捆在一起,能拖动一辆1.5吨重的小汽车。”公司总经理助理汤方明现场揭秘:这种丝,硬度与钢丝相当,重量却轻很多,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开采、海洋工程等高端特种领域。
目前,恒力化纤高性能特种工业丝总产能达80万吨/年,成为国内智能化程度最高、全球产能最大的高性能特种工业丝生产基地,在全球市场上具有话语权。
这根丝,彰显着恒力不断推动传统纺织产业焕新的追求。
从一家小纺织厂起步,持续向上游化纤、聚酯新材料、石化、炼化、煤化等领域迈进,逐步成为全球第一家打通从原油到纺织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国际企业集团。恒力的“全产业链”发展之路充分证明:传统产业也可以发展新质生产力。
至今,恒力建成全国9大生产基地,拥有19万名员工,年营收超过8000亿元,在最新“世界500强”排名中列第81位。
纵观恒力发展历程,之所以能够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最大的底气在创新。在恒力集团董事长、总裁陈建华看来,一个企业能否成功,关键在创新,核心在人才,根本在效率。
恒力有个“十年不落后”的准则,即建设的每一个项目,发展的每一个产业,都要做成全球行业标杆,保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不落后。
在大连长兴岛,恒力深耕十多年,把一片荒山滩涂变成一座“内在优、外在美”的世界一流石化园区,还使其成为大连“网红”工业旅游景点。园区内恒力年产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之初,陈建华便打定主意,要高标准建设,要“十年不落后”。为此,他带队考察全球11个一流炼化园区、16家炼化企业,参观学习当时世界上炼化水平最高的装置。最终建成的炼化项目果然不负众望:在国内首次采用全加氢工艺和沸腾床渣油加氢裂化技术,彻底改变传统炼厂的催化、焦化路线,将原油“吃干榨净”;创新海水利用模式,每年可节约标煤120万吨,节约淡水8000万吨,增产淡水3000万吨;首次成功应用嵌入式污水处理技术、全球最高标准的中水回用技术,实现中水全回用。
创新,恒力有恒心,也有恒力。恒力与法国石油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大等国内外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深层次合作,聘请国际一流专家团队,成立“恒力大工研究院”“能源创新实验室”“新型纤维研究所”等高水平创新平台,一系列科研成果得到有效开发和充分转化。
发力创新,恒力再加码。2024年9月26日,总投资约200亿元的恒力全球研发中心项目落户吴江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除了投资规模大这一特点,该项目还具备极强的人才牵引力和技术研发能力,将围绕石化、重工重点产业打造更高水平研发团队。
创新,浇铸出恒力的“硬核实力”:在石化板块,恒力PTA项目年产能达到1700万吨;在聚酯新材料板块,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装备,年聚合产能800万吨;在纺织板块,拥有超4万台生产设备,产能规模超40亿米/年。
走进恒力(长三角)国际新材料产业基地的无尘车间,透过参观通道看到一条智能化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一张张薄如蝉翼的透明膜经过拉伸、定型、冷却等工序后,从流水线上传送下来,收卷排列。300多米长的车间内,工作人员寥寥可数。
“这是目前全球最宽的聚酯薄膜生产线,可生产2微米到350微米的薄膜产品,主要应用于平板显示、集成电路、汽车部件、电子电气、功能性包装、装饰新材料等领域。”恒力集团全资子公司江苏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培好介绍,目前该基地一期项目生产线全面投料生产,可年产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47万吨。
作为“链主企业”,恒力还在技术、市场、硬件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开展帮扶,促进链上企业抱团发展、提档升级。此举成功突破超高强抗蠕变聚酯工业纤维关键技术研发等多项“卡脖子”难题,带领1045家企业在超细纤维领域开拓新市场。
创新,一直是恒力的底色,也是恒力前进的动力,依靠创新,恒力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在持之以恒把主业做到极致的同时,恒力也主动多元布局、拓展实业,围绕国家需要做文章。2022年7月,恒力跨行业挺进船舶制造业,成立恒力重工集团,竞拍收购闲置10年之久的原STX(大连)资产,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船舶建造基地。“现在新造船订单都已经排至2028年,全面建成后,预计年钢材加工量230万吨、年生产自主研发船用发动机180台。”陈建华说。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第一,要干就干到最好。”这是创新者的豪言,也化为激动人心的现实。当前,朝着“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总营收超万亿元”的目标,恒力正在开启下一段更加精彩的新征程,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