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20日是全国第三个“全民营养周”,主题为:“全谷物,营养+,开启营养健康谷物新时代”,向全社会倡导“注重营养、关心健康”。 那么,怎样合理膳食才能符合营养科学原则和居民健康需要?记者就此采访了市疾控中心相关专家。
肥胖凸显 慢病增加
改变不合理膳食结构迫在眉睫
“合理营养是人体健康的物质基础,平衡膳食则是实现合理营养的根本途径。”市疾控中心卫生科副科长、副主任医师于颖慧告诉记者,科学证据和实践已经证明,改善膳食结构、均衡饮食和增加运动量能促进个人健康、增强体质,减少慢性病的发生风险,“然而,根据最新全国性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居民超重肥胖问题严峻,学生超重肥胖持续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与膳食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患病率居高不下,低龄化趋势明显。”
市疾控中心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市居民的营养与慢性病状况与全国调查情况基本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超重肥胖问题,2016~2017学年男生肥胖检出率为16.03%,女生为9.05%。从地区分布看,城区学生肥胖检出率为 12.56% ,乡镇学生为12.99%。从年龄分布看,6岁儿童肥胖检出率最高,女生为14.84%,男生为20.63%,低龄儿童的肥胖问题较为突出。此外,对静态行为的调查显示,2015年我市18岁以上常住居民平均每日静态行为时间为4.7小时,女性略高于男性,平均每日静态行为时间在40岁前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小,40岁后则明显增加。
“近年来,市民的物质和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营养不足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膳食结构仍然不合理,由此导致的营养问题还是很突出。”于颖慧表示,膳食结构不合理,谷薯类食物摄入总量下降,动物类食物尤其是畜肉摄入过多,烹调油和食用盐摄入水平居高不下,饮酒率增加,年轻人饮料消费增多导致添加糖摄入量明显增加,居民身体活动水平下降是目前最突出的营养相关问题。“针对当前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中国营养学会推出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值得我们借鉴,该指南推出了6条核心推荐条目,其中第一条‘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就是今年全民营养周的主要宣传内容。”于颖慧说。
新版膳食指南出台
开启全民“新营养”模式
其实,我国的膳食指南有着近30年的历史,早在1989年,中国营养学会就首次发布了《全国居民膳食指南》,又分别于1997年和2007年进行过修改,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对各个年龄段的居民如何进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避免不平衡膳食带来的疾病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然而市民对该指南的认知程度似乎并不理想,去年市疾控中心开展的营养与慢性病抽样调查显示,90%左右的社区居民不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为进一步普及膳食营养知识,今年5月初,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了《张家港市2017年人群合理膳食指导工作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我市将通过卫生宣传日活动、健康食堂创建活动、营养知识技能培训、营养主题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普及膳食营养知识,提高全民营养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目前,市疾控中心组织的全民营养周和“5·20中国学生营养日”宣传活动已经陆续展开,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核心内容的科普材料已经派发到各乡镇有关单位,于颖慧说:“我们将宣传单、展板等送到了全市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对社区医生等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了基础营养学知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食谱设计等方面的培训。由于社区医生与社区居民联系紧密,由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宣传相关知识效果比较好。我们还将定期组织营养专家走进社区,举办老年人健康饮食知识宣传讲座等。”此外,“5·20中国学生营养日”健康宣教也已通过校园广播、手抄报、知识竞赛等形式在全市各学校开展。
全谷物 营养+
养成科学膳食习惯
膳食结构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农业生产、食物流通、食品加工、饮食习惯、消费水平、文化传统、科学知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我市地处江南,‘鱼米之乡’,这里不是杂粮主产地,本地居民长期以来形成了吃米饭的习惯,即使食用面食也多是精白面,谷类摄入太单一,这样的膳食结构很不合理。”于颖慧说,膳食指南建议主食应该增加全谷物和杂豆类食物。因为谷类加工精度越高,营养素损失越多,也越会引起人体较高的血糖应答,而全谷物较好地保留了谷物的天然营养成分,如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等。
据悉,中国营养学会于今年4月评选出了中国好谷物品类前10名,分别是全麦粉、糙米、燕麦米/片、小米、玉米、高粱米、青稞、荞麦、薏米、藜麦。“将全谷物、杂豆、薯类搭配作主食,不仅可以提供充足的能量,保障碳水化合物供给能量达到膳食总能量的一半以上,还能够减少动物性食物和脂肪的摄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病的发病风险。”于颖慧表示,“近年来,很多人认为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会引起肥胖,觉得不吃主食能减肥。这是不正确的。”
于颖慧建议居民自觉优化食物结构,养成科学膳食习惯。做到:
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适量吃鱼、禽、蛋和瘦肉,注意荤素、粗细搭配。
2. 清淡饮食,烹饪少盐少油,多蒸多煮。
3. 控糖限酒,食不过量。
4. 规律用餐,养成吃早餐的习惯,减少外出饮食。
5. 吃动平衡,减少久坐,坚持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6. 每天足量饮水,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7. 提倡分餐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