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不撕书 亟须更多“可替代品”
□王鲁青
这两天,一封道歉信在网上被刷屏。信的作者是四川南充的一位高考生,信的大致意思:还有几天,就要离开学校,同学们以撕书进行宣泄,给保洁员阿姨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给阿姨说一声,对不起,谢谢你们。
进入6月,又到毕业季,很多中学都上演起漫天花雨的撕书场面,给保洁员带来很大的麻烦。该位考生推己及人,给保洁员阿姨道歉,凸显出反思和自责。
每逢毕业季,撕书就成为很多学生的狂欢。原因也好理解,高中三年,学生们蕴藏了太多的紧张和压力。而临近高考,表示这一过程即将结束,为了释放自己,同时也为了给自己鼓劲,很多学生就用撕书的方式宣誓“我的青春我做主”。虽然社会上很多人指出这种方式不文明,是对知识的不尊重,很多学生还是乐此不疲。
这也反映出时下学生们纾解压力的渠道还比较欠缺。目前,很多学校对学生的学习都极为重视,可是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却不太重视。殊不知,世界很大,不只是几本书,几摞卷子,还需要身体的历练,以及精神的健康发展。由此,在关键点上,尤其需要多一些学生情绪转移的载体和仪式。
人在关键时刻,谁都难免紧张,紧张的情绪总要发泄出来,现在很多企业都设立了“宣泄室”,可是很遗憾,时下很多学校还没有这样的“宣泄室”。
在新西兰和法国,一些学校在学生毕业时,总要举行校园游园活动,或邀请知名校友与学生谈心,给更多学生发表毕业感言的机会。之所以如此为,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毕业情感得到释放。
总而言之,让学生们不撕书,就得在创建学生纾解压力的载体以及找到更多的“可替代品”上下功夫。如此,学生们才不必在撕书中寻找毕业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