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成群结队进村“炸街”。□记者 叶永春 摄
□苏报记者 叶永春 实习生 刘鸣雨 顾倩
吴中区太湖渔港村被网友称为“苏州小洱海”,非常“出片”,成了“网红村”。然而人多了,原本静谧的小村落,渐渐地有了烦恼——进进出出的车太多,交通容易拥堵;小吃摊和餐馆多了,油烟实在呛人;深夜还有摩托车“炸街”,闹哄哄影响睡眠等。
对此,村里采取了一些举措,规范了一些行为,但“乡村经济”和村民生活的关系如何平衡,依然值得探讨。
车来了,人来了,小吃摊也来了
太湖渔港村本是太湖边的一个小渔村,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渔业文化,被网友称为“最后的渔村”。如今,“网红经济”热潮下,大批游客涌入太湖渔港村,实地体验“喂红嘴鸥”“围炉煮茶”“最美夕阳”等。
“心灵的栖息地”“美哭了”“夏日避暑胜地”“治愈系风景”“松弛感极强”……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太湖渔港村热度不减,即便到了晚上,太湖渔港村还陆续有游客进村。然而,由此引发的“垃圾乱扔”“抢摊位”,也一度成为网络热词,给游客及村民带来困扰,后经一系列整改措施,摊位得到了规范,水域环境获得了更好治理。不过,作为“网红村”,村民们的困扰依然存在。
8月15日傍晚,苏报记者驱车前往吴中区光福镇,在环太湖大道潭东村段,路边一块“网红打卡地”提示牌,提醒着游客注意减速和避让。此时,路边已经有车辆排队停放,十分热闹,还有游客搬出折叠凳就地坐下,等待着欣赏夕阳和湖光。
由此,“网红打卡”现象继续一路向前伸展,直至太湖渔港村村口。在村口,不时有车辆拐弯进入太湖渔港东路——太湖渔港村的主要道路。沿路驶到底,是村民口中的“广场”,实为停车场。停车场上,空车位所剩已不多,停放着的车辆不仅有“苏E”“苏U”等苏州本地车辆,还有“沪C”“苏J”“鲁B”等外地车辆。
人多了,村里变得热闹,特别是沿湖一线,有人吹风,有人散步,还有人背着相机,开始“出片”。另一旁,凉皮、奶茶、咖啡等小摊也陆续摆了出来,由此,虽然四周有不少垃圾桶,仍有垃圾被扔在地上,随风飘摇。
有油烟,有“炸街”,烦恼也有了
夜色渐浓,走访太湖渔港村,村里出现了一静一动两番场景。村里东头的广场,随着音乐声响起,一边是人群有节奏的广场舞,一边是餐馆摆开桌椅觥筹交错;村子的西边,则渐渐变得沉静,有村民在湖边散步,小声交谈,耳边伴随的则是村子东边传来的音乐声。
穿透着一动一静的,还有时不时出现的摩托车“炸街”声,或两三辆,或四五辆,排着队进入村子,或在广场绕圈,或穿村而过,轰鸣的发动机声,能掩盖四周的一切声响。
至晚上7时许,外出散步的村民陆续开始回家,村子的西头变得更安静,路上人影逐渐变少。到晚上8点多,村子东头的广场舞“收摊”,音乐声逐渐停歇。
但“炸街”并未因村民陆续回家而消失,相反,仍陆续有摩托车驶入村子。随着“静夜”成为村子的底色,摩托车的轰鸣显得更为响亮。“吵死了,这些人闲着没事跑村子里来干嘛?”村子西侧的堤岸上,几位散完步正回家的老人忍不住抱怨。
对“炸街”不满的,还有住在太湖渔港东路边的住户。“忙了一天,晚上都要早睡的,可摩托车‘轰轰轰’开进来,很吵,感觉床都会震动,睡着了都会被吵醒,有时候到半夜了还在吵。”一位准备关门休息的村民叫苦。
除了“炸街”,还有村民被油烟困扰。8月15日晚8点多,在村东头广场旁,明显的油烟味仍有些呛人。“吃饭的人多了,一天要炒好多好多菜,一炒菜,风一吹,油烟正好冲我们家飘来,不能开窗不能开门。餐馆要赚钱,但也要考虑到我们村民,我们还是要在这里好好生活的。”为了油烟一事,一位住在村里的女士已多次向多个平台反映,但问题并未完全解决。
劝导过,管控过,还是难以杜绝
油烟和“炸街”,对太湖渔港村村民来说,这两大问题存在的时间不短了。有村民说,自渔港村开出饭店后,就常因油烟问题产生邻里矛盾。而去年以来,自环太湖大道渔洋山等路段对车辆进行管控后,进村的摩托车开始增多,“炸街”困扰由此而生。
针对“炸街”问题,村里一位网格长称,确实常有村民反映,因此,村里去年就在进村路口设置了提示牌,提示车辆特别是摩托车文明驾驶,不要噪声扰民。中高考期间,还专门联合交警队、联防队等进行管控,劝返欲进村的车辆。“但摩托车有证驾驶,村里又不是禁摩区域,没有权力禁止人家进村,看到进村的摩托车,只能劝导,劝他们不要吵,不要突然加速,而且劝导过很多次,但有的人根本不听。”这位网格员称,村里老年人多,道路狭窄,摩托车进村“炸街”不仅影响环境,还存在安全隐患。
“到路口值班的时候,城管、交警和村委会的人一直会守到晚上10点,能阻止摩托车进来,但10点过后呢?问题难以完全解决。”太湖渔港村村委会一位工作人员同样称有难处。他表示,油烟和“炸街”问题确实有村民经常反映,对此村委会尽力在想办法解决,建议饭店安装了油烟过滤系统,还对路口进行过管控,但村委会力量有限,还希望获得更好的问题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