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讯(记者 方方 通讯员 崔艳)为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7月以来,针对暑期用工高峰,苏州警方加大力度、持续出击,连破7起劳务中介领域刑事案件,抓获违法犯罪人员77名,切实维护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8月7日,苏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会同昆山警方经缜密侦查,成功固定诈骗话术、资金账单等证据,形成有效证据链,查明以马某、周某为首的招工诈骗团伙,通过集中收网,一举抓获涉案嫌疑人32人;9月24日至26日,全市警方紧密配合,又在吴中区、姑苏区等地摧毁以王某祥、王某桦为首的招工诈骗团伙,抓获涉案嫌疑人18名。
近年来,人力资源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不法分子以中介机构的名义,在网络平台发布虚假高薪招聘广告,吸引求职者到指定地点“面试”,在此过程中虚设并索取被褥费、保险费、资料费等费用,实际上并无安置工作能力,以此对求职者实施诈骗。
去年11月以来,全市公安机关根据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部署,坚持部门联动,联合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成立市、县两级工作专班,紧盯未经许可擅自从事中介活动、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高薪为“诱饵”欺骗求职者等突出违法犯罪,全面整肃劳务中介市场治安秩序。针对劳务中介领域违法犯罪网上网下勾连、手段更加隐蔽的新趋势,公安治安部门坚持以“打”开路,借助科技赋能手段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研判,并依托多警种优势资源,深度开展资金流向分析、犯罪线索梳理等侦查,确保打深打透、打狠打准;会同劳动监察部门健全联交联办制度,联合开展“扫楼”行动,逐家上门走访劳务中介机构,累计开展联合执法170余次,并对10家重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2家主流招聘网站进行联合约谈。
经过强有力的打击整治,截至目前,全市接报涉劳务中介警情数同比下降28.9%。苏州公安将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以“零容忍”的态度,重拳出击,严厉打击招工诈骗违法犯罪,全力打造良好的务工营商环境。
延伸阅读
如何识破招工诈骗套路?
套路一>>>
高薪诱惑“网上钓鱼”
以今年4月苏州工业园区、张家港等地警方侦破的一起跨省劳务中介诈骗案为例,作案人冒用知名企业名义,在互联网求职平台发布虚假的高薪招工岗位信息,诱导求职者到伪造的招工信息系统中填写履历、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
套路二>>>
贴心客服“话术哄骗”
在相城警方今年3月摧毁的一个劳务中介诈骗团伙中,“话务组”与求职者取得联系后,继续以高薪、直聘等名义骗取求职者的信任,并以可报销路费、住宿费等话术,哄骗求职者来到岗位所在城市进行“面试”或“签约”。
套路三>>>
虚设名目“花式收费”
诈骗团伙最后的敛财方式基本一致,“面试组”在对接到求职者后,或安排其入住指定宾馆,收取明显高于市场价格的住宿费;或以岗位需求为托词,虚设并索取被褥费、资料费、档案费、体检费、保险费等费用。求职者往往沉浸在找到“好工作”的喜悦中,对这些收费要求不加识别、逐一交纳。
套路四>>>
诈骗完成“金蝉脱壳”
诈骗团伙在收取相关费用后,或实际安排与原高薪招聘信息差距较大的底薪岗位,或虚构各种理由诱使求职者放弃入职。如果求职者要求退款,则以求职者违反入职协议等事由迫使求职者放弃全部或部分费用,甚至直接“拉黑”求职者,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警方提示
求职者首先是要对自己的能力和求职定位有个清晰的认识,对于所谓“低门槛、高收入”的招聘信息一定要提高警惕,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其次,要仔细甄别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资质,建议通过人社部门官方渠道认证的正规机构查询招聘岗位信息,切勿在来路不明的网络系统填写个人信息;再次,对于“未上岗”就以各种名目索取费用的中介机构或用工公司,一定不能盲目交钱。一旦发现被骗,要第一时间留存证据,向公安机关报警求助。(方方 崔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