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静
今天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市民可从哪些方面进行预防,我市的艾滋病感染情况如何?为此,记者采访了我市感染科专家。
今年新增593例感染者
市第五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钱峰介绍,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目前,艾滋病尚无可预防的疫苗,也没有治愈的药物,因此,患者或感染者必须终身用药。
根据苏州市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市存活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共7531人。2024年1月至10月,全市新报告感染者和病人593人,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3.18%,苏州市在艾滋病防控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HIV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这三种传播途径。”钱峰介绍,在中国,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占比高达90%。性传播包括男男同性传播和异性传播,苏州市2024年新报告者全部经性途径传播,其中男男同性传播占59.02%,异性传播占40.98%。
正常社交活动不会传播
日常生活中,市民该如何科学预防HIV感染?钱峰介绍,事实上,无论是HIV暴露前还是暴露后,都有相应的预防措施。暴露后预防是指在危险行为发生后的72小时内,采取有效手段并服用为期28天的暴露后预防阻断药,可以显著降低感染HIV的风险。暴露前预防则更适合某些高风险人群,通过提前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可以在危险行为发生前建立一道保护屏障。
“值得注意的是,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一般的社交活动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市民不必谈‘艾’色变,更不应该歧视、排挤艾滋病患者。”钱峰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市民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避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不去非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打针、拔牙、针灸、美容或手术;不与他人,特别是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遵守婚前健康检查的规定,确认交往对象是否感染艾滋病毒,并避免婚前性行为;忠实一个性伴侣;尽量避免和他人共同使用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穿耳针、文身针、刮胡刀、修脚刀等。
防艾宣传进校园
苏州市各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旨在加深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并提升防范意识。
相城区疾控中心在苏州地铁四号线孙武纪念园站投放了一个月的艾防知识公益广告,将防艾知识融入辖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场景中。此外,该区全面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并建立了覆盖19家检测机构的“筛查实验室-检测点”两级检测网络,积极开展艾滋病扩大检测工作。同时,相城区还举办了艾滋病健康校园行等活动,着力提高青年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姑苏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则联合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八棵树广场开展了以“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为主题的健康校园行防艾宣传活动,提高学生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