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朱执竞)11月30日,97岁的传奇收藏家张宗宪在香港辞世。作为一位在全球文物收藏界和拍卖界享有盛誉的巨擘,祖籍苏州的张宗宪曾任苏州市第九至十一届政协委员、苏州市海外联谊会名誉理事、香港苏州总会名誉会长、苏州博物馆顾问等。上海知名主持人曹可凡在微博中回忆,张宗宪先生一口带苏州口音的老派上海话,让人听来“交关适意”,对于家乡苏州满怀深情厚谊的张宗宪更是在1992年11月和1993年10月将多年精心收藏、流失海外的180件瓷器、44件书画捐赠给苏州博物馆。
2002年,念及故土情深的张宗宪在苏州古城宋仙洲巷购得一处乾隆年间的废园,并将其打造成一处精巧别致、中西合璧的私家园林,取名“张园”。其中既有中式的亭台楼阁,也有西式的装饰品和家具,更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太湖石都包裹着金箔。张宗宪将收藏的许多宝贝都安置在这座园林里,自己也会经常回苏州小住。
2006年11月,张宗宪来到苏州博物馆参观,彼时由贝聿铭设计的新馆正在加紧建设中。在忠王府东路的建筑中,专为张宗宪捐赠的文物设计了“香港张宗宪先生捐赠文物陈列厅”两间,分别布置“香港张宗宪先生捐赠瓷器展”和“香港张宗宪先生捐赠书画展”。2007年,苏博新馆开馆之际,张宗宪又拿出7件珍贵的掐丝珐琅器在瓷器厅展出,其均为明清两代宫廷御制,又称“景泰蓝”,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皆为张宗宪多年来在海内外拍卖会上重金购入的精品,拍卖总价值高达20500万港元。
此后,张宗宪先后在苏博举办“绚丽·华贵·至尊——香港张宗宪先生珍藏宫廷御制掐丝珐琅器特展”“会心之赏游闲之珍——香港张宗宪先生‘荷香书屋’收藏杂件特展”以及“金玉满堂掌中宝——香港张宗宪先生藏鼻烟壶特展”等个人收藏特展。
苏州光福的红木雕刻工艺师王春华2006年与张宗宪相识,2007年为庆祝苏博新馆开馆一周年而举办的“绚丽·华贵·至尊——香港张宗宪先生珍藏宫廷御制掐丝珐琅器特展”中,所有展品的底座都出自他之手。俗话说“好马配好鞍”,底座配饰是文玩小件雕刻中的特殊品种,假山奇石、玲珑盆景、美玉瓷器一旦配上精美的底座则身价倍增,再精美的古董文玩如果没有一个符合形制法式且工艺精良的底座与之相配,则必将大大影响展示效果。为此,张宗宪提前一年多就到处搜寻能工巧匠为其展品配座。
然而,雕刻工艺精湛者并不一定熟悉古器物底座的形制样式和文化意涵,熟悉者则未必掌握传统工艺和做旧处理技巧。在展期逼近之时,张宗宪在古董商的介绍下认识了王春华,凭借多年文玩修复的经验和传统文玩小件雕刻的底气,初生牛犊的王春华一口答应了下来。当他把第一件底座样品拿给张宗宪看时,得到的不仅是肯定的赞许,还有一百多件展品底座的全部配座订单。自此,王春华也成了张宗宪收藏品的专职配座师,此后又为其2009年和2013年在苏博举办的两个收藏特展进行全部配座工作。
“差不多有三四年的时间,我和张先生几乎每个月都会有见面,他的记忆力很好,也是一位非常认真的人,在很多细节上都亲力亲为。我为他的展品进行配座,哪里有不足,哪些方面还需要改善,他都会在认真研究后指出来。”王春华说。
苏州籍著名画家杨明义也是张宗宪多年深交的好友,杨明义在纽约留学时得到了张宗宪的不少指点和帮助。后来杨明义到香港开设个展,张宗宪特来开幕式捧场,并邀请杨明义去他家参观其收藏。“他知道我最喜爱林风眠的画作,在他收藏室的侧房里,四周壁上挂满了他收藏的林风眠的作品,我一数整整有46幅之多,而且都是精品。在明亮的灯光下我兴奋不已,他对我说,等收集满50幅林风眠的画,还要请我在这间房中睡上一夜。”杨明义说。
杨明义回忆,张宗宪每次去纽约参加拍卖都要在事前认真做好功课。即便是拍卖行中的“老手”,也常常虚心向他人请教。他常常在半夜收到张宗宪的来电,问及目录中、某页上,某人的画作如何。“有一次他问到郎世宁的画上盖着乾隆的题字章,却和乾隆其他的章不同,后来经过考鉴才知,乾隆这两枚章都用,因此全是真的。”在苏州,杨明义还与张宗宪多次交流对艺术品的看法,留下了许多愉快的记忆。“如今张宗宪先生从容地走完了人生道路,也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