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诉非联动中心为核心,融合7个镇(街)法官工作站,建立一个个类型化调解平台,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减量……今年以来,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人民法院坚持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精准对接诉源治理司法新需求,共诉前调解案件2343件,新收一审案件数同比下降2.3%。
“一核引领”,推动解纷服务一体化
近日,泉港区法院人民调解员庄银忠和仙游县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员吴明海联合成功化解了泉港区柯某与仙游县庄某的车辆租赁纠纷,帮助柯某拿到了租金及车辆损失费用。
纠纷的成功化解得益于两地法院诉非联动中心联创的跨市域调解资源共享机制。
为推进多元解纷功能整合、资源聚合、力量统合,泉港区法院依托诉非联动中心这一核心平台,与相邻的仙游法院联合创设跨市域调解资源共享机制,互聘调解员35人,破解地域交叉纠纷难以化解的问题。
同时,泉港区法院与辖区内的司法局联合成立致和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整合公安、检察、司法等25个部门资源,联动7个镇(街)和101个村(居),特邀34名离任干部、村居调解员、村居党务工作者、教师和医生等各行业人员入驻,形成“横向与相邻城区、行政机关、行业协会联动,纵向与镇、村协作”的多元化调解资源库。
为确保诉非联动中心高效有序运作,泉港区法院建立了三级挂钩机制,由院长全面统筹,分管领导根据分管职责和镇(街)挂钩指导工作,各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落实。
横向跨边联动、纵向到底协作、内部高效运转,泉港区法院诉非联动中心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今年以来,诉非联动中心共处理矛盾纠纷1253件,其中非诉化解585件,诉源治理质效持续保持良好运行态势。
“七站联动”,促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泉港区辖区面积为460平方千米,共有7个镇(街)和101个村(居)。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直达“神经末梢”,把法官工作站开到每个镇(街),将人民法庭打造成前沿阵地,是泉港区法院历经探索走出的一条前端化解矛盾纠纷的新路子。
今年年初,泉港区法院创设“一镇(街)一法官工作站”工作机制,在7个乡镇设立法官工作站,前移关口,开展纠纷排查、调解指导、案件回访、信访维稳等工作,促进形成“委派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模式。截至目前,该院共委派委托调解案件2259件,司法确认数量同比上升252.6%。
同时,该院探索“5+N”支部共建机制,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法官工作站建设相结合,打造“近邻·港法”品牌,实现5个党支部与山腰聚福小区、界山东张村等多个村(居)“党建+邻里中心”结对共建,为特色生态养殖、文旅经济发展等提供法律政策解读和司法帮扶服务25次,司法助力实现从“陌邻”到“近邻”再到“睦邻”的转变。
为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泉港区法院借力镇村调解组织,赋能诉非联动机制。与南埔镇共联共建,在惠屿岛揭牌成立“和风惠屿巡回法庭”,助力全市唯一海岛行政村实现少讼、息讼,开出和谐花;护航峰尾镇国家一级渔港中心建设,联合相关部门完善渔业快调快处机制,共同探索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
“多点发力”,助力纠纷化解集约化
“电梯总是出问题,卫生也脏乱差,小区物业根本发挥不了作用……”一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的被告陈先生说。因拖欠物业费,陈先生被物业公司诉至法院。与陈先生面临同样情况的,还有70多户业主。
近日,泉港区法院法官联合山腰安泰调解室工作人员前往涉案小区开展调解,最终促使业主当场交纳了物业费。
小物业关系大民生。针对物业纠纷,泉港区法院联合住建局、辖区物业纠纷调委会及山腰安泰调解室组建“指导法官+诉调对接员+特邀调解员+社区工作人员”物业纠纷诉调对接队伍,为业主解答法律问题,并围绕“物业服务不规范”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和法律评估,对物业公司提出意见建议,推动物业纠纷主动治理,未诉先办。
物业纠纷诉调对接队伍仅仅是泉港区法院探索类型化纠纷调处特色机制的一个开始。
成立“1+1”金融速裁团队,建立与辖区7家银行的诉调对接机制,上线金融案件一体化办案平台,诉前化解金融纠纷300余件;
成立全省首个“保护老年人权益合议庭”,主动对接镇村、民政、老年协会等部门和组织,化解涉老纠纷12起;
设立知识产权专业审判团队,联合市管局、文旅局、商务局等部门建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体系,调处相关纠纷21件;
会同妇联等8个部门成立家庭教育指导联动中心,前端化解涉少纠纷72件;
与区人民武装部、退役军人事务局签订共建协议,成立老兵调解室,为军人提供全面、优质的司法服务;
……
一个个类型化调解平台推动泉港区法院诉源治理工作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向精准治理、分类推进转变。
如今,泉港区法院诉非联动中心这家“总店”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建立起紧密型、系统性的司法协作机制,让当事人在它的任何一家“分店”(人民法庭、法官工作站和各类型化纠纷调处平台)都可以享受到品质一样的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