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 路
今年1月10日是第二个中国人民警察节,苏州在举行相关庆祝活动外,还展示了一年来“平安苏州”建设的成果。从这份来之不易的“答卷”上可以看到,构建一个特大城市的治理模式,很多工作都非常繁琐与辛苦,其中抓好关键小事,对于建设“善治之城”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治理既要有大格局的目光,又要着眼于落实到细微处。苏州公安系统重视抓好关键小事,实际上也抓住了平安社会建设的“牛鼻子”。如日均拦截诈骗短信40万条,市区主要道路日均行程车速同比提升20%等,这些成果取得的背后,不仅体现了苏州警方先进的城市治理理念,而且突出效果导向,展现了警方在推进平安城市建设上所下的“绣花功夫”。
建设“善治之城”,不能缺少先进的治理理念。市民关注的关键小事为何要优先考虑?主要在于抓好这些事,就能为群众带来平安和满意的服务。社会治理一方面要突出预防为主,另一方面则要增强用户思维,站在大多数人的需求去寻找优解。比如,苏州设置的“右转弯危险区”,对大货车实施“右转必停”的通行新规,大大压降了大型车辆右转“内轮差”事故。诸如此类的“新规”,目的就是能有效解决一些治理难点,营造一个更为有序和谐的城市环境。
建设“善治之城”,特别需要加强精细化治理的力度,用“绣花功夫”提升治理水平。抓好城市里的关键小事,除了必要的引导之外,主要还是通过共治来形成一个更为理想的宜居环境。苏州的垃圾分类为何能取得显著的成效?关键就在于每一个市民都有了一个共识,洁净城市必须依靠大家一起努力,自觉行动。同理,苏州推进的“331”整治等活动,能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经过持久而深入的推进,就一定能取得更大的实效。
不久前,苏州召开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会上提出要全力争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示范”就是要对准高标准,努力探索更有特色和成效的苏州路径,其中,抓好关键小事,做好精准治理,理应是体现苏州城市精神的“善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