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6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上海崇明东滩等5处提名地扩展列入世界遗产,黄(渤)海候鸟栖息地遗产地范围扩大,彰显了滨海湿地保护“盐城模式”得到世界的肯定和推广。
2019年7月,盐城黄海湿地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我国第一处滨海湿地类型世界遗产所在地,盐城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以湿地保护为主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海岸带生态系统质量,恢复珍稀濒危候鸟栖息地,高水平举办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城市开展自然保护提供了经验和示范。
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盐城创新提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进行湿地修复,先后成功实施了条子泥“720高潮位栖息地”、大丰建川鸟类友好种养殖区生态修复项目、全国首个海岸带遗产地生态修复项目,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盐城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的城市,这是国际社会给予盐城的充分肯定。
“盐城申遗开创了候鸟迁飞区申报世界遗产的先河。”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吴其江说,盐城申遗成功,不仅为系列遗产后续申报,找准了世界遗产评审中最重要的“突出普遍价值认定”“遗产的完整性——边界的划定”“保护管理规划”三个重点工作的努力方向,而且积极助力国家二期申遗,推动成立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保护地联盟,发挥好联盟秘书处职责,加强与二期提名地沟通交流,介绍推广盐城经验,持续助力二期遗产申报。
此次扩展的5处提名地包括上海崇明东滩、山东东营黄河口、河北沧州南大港、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和辽宁丹东鸭绿江口。“盐城黄海湿地为全球湿地保护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样本。”国家林草局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湿地公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雷光春说,上海崇明东滩等5处提名地扩展列入世界遗产,是对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遗产地的重大边界调整,对于全球守护候鸟迁徙通道有着重要意义,也将进一步推动盐城黄海湿地自然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