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小时候就觉得当兵很光荣,现在有机会报效祖国,我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希望可以成为我们村的第268个兵”。日前,夏秋季征兵体检现场,22岁的大专应届毕业生谢雨辰满脸淡定和自豪。70年里,谢雨辰的家乡——江苏省扬中市八桥镇万福村,一个仅有3000余人的普通村庄,平均每4户人家就出一个兵,是当地出了名的“国防村”。
不断档接力 “送兵”是村级工作清单的NO.1
1955年3月的一天,万福村人用红花、锣鼓和鞭炮欢送了我国兵役法颁布后全村第一个参军入伍的青年杜庆龙。军营,成了万福青年最为向往的地方。“好儿郎就应去军营!”这是担任首任村支书的施贤友在1955年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兵役法后,与党支部一班人定下的一条“铁律”。他先后将两个儿子、一个孙子送上了戍边征途。 此后70年里,万福村的村支书换了一任又一任,但“送兵”这根接力棒却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在该村70年出兵不断线的拥军实践中,14任村支书抓征兵工作都从自家抓起,他们送子送孙参军,为群众做出榜样。2014年,现任书记范永华也将正在上大学的侄子送上了卫国戍边的征途,在他的带动下,当年该村有3名青年应征入伍。每年新兵一送走,村党支部(现为党委)就着手研究下一年的征兵工作——提前摸排适龄青年,和筛选出来的青年及其家长面对面做工作;建立适龄青年微信群、QQ群等平台,随时掌握在外上学青年的身心状况、现实表现等,做到风筝远飞线不断。
多维度宣传 国防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
走进万福村荣誉室,金灿灿的牌匾和奖状挂满一面墙,由中宣部、教育部和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联合表彰颁发的“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奖牌格外醒目,这也是江苏省唯一获此荣誉的行政村。 70年里,万福村年年都有新兵进军营,从未间断。是什么力量将全村人的心凝聚在一起,参军热情年年高涨?“国防教育是全体村民凝聚的共识。”现任村党委书记范永华一语道破。 每年寒暑假,万福村都会邀请参加过战斗的老前辈、退伍老兵和军属,给孩子们讲革命战争故事、英雄人物事迹和军营生活感悟,激励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军队。还投入80多万元建成占地2000平方米的拥军园,把长达5公里的爱民路打造成双拥宣传路,将一些双拥工作典型事迹和道德楷模进行展示,筑牢了村民的国防观念。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万福青年参军热潮经久不衰。这片土地上,“一家三代从军”“连送四子入伍”等动人事迹广为流传,祖孙兵、父子兵、兄弟兵不胜枚举。
全链条保障 为“万福兵”解后顾之忧
万福村有个特殊习俗:每年正月初一,村两委挨家挨户给义务兵和军烈属拜年;青年一旦被批准入伍,村两委登门慰问张贴喜报,乡邻亲友祝福道喜,入伍时披红戴花,敲锣打鼓全村欢送;军人退役回乡时,村里都派人派车迎接,并组织召开欢迎会、座谈会。让新兵入伍风风光光,老兵返乡热热闹闹。 从“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到“当兵一次、受益终身”,万福村还有一套用心用情的保障,让应征青年无后顾之忧、现役军人可安心服役、复转军人能有所作为。 除了提高退役军人荣誉感之外,该村还把落实各项惠军利民政策当成大事来抓,在及时足额发放优抚定补、为重点优抚对象办理住院和医疗保险、组织优抚对象定期体检等“规定动作”基础上,积极创新帮扶服务机制。2015年,该村成立了镇江市第一家村级双拥服务社,176名志愿者常年为涉军家庭开展助耕、慰问、帮贫扶困、生活照料等服务。本村范围内的企业优先招用退役军人,村干部选拔优先考虑退役军人,退役军人安置率达100%。 70载岁月更迭,万福村人初心不改。万福村旁竖立着“渡江战役七烈士纪念碑”,墓内安葬着解放扬中时牺牲的7位无名英雄。先烈们的崇高精神感召着万福村人,万福村人也用实际行动告慰着英灵,持续书写爱国拥军的光荣篇章。 (王萍 杨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