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水韵剧场里,北京建筑大学的王如祺同学认真地拍摄着台上专家分享的一张张PPT照片,手里的笔记已写满了十几页纸。她从北京因“河”专程而来,与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不期而遇。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
十年,如圆之终结,亦为线之始端。
博物馆内游人如织,身着汉服的年轻人沉浸其中,从江南水乡走到大雪纷飞的北国,拍照打卡,与数字人李清照互动问答……年轻人已占有文旅市场的一半,2023年扬州“90后”“95后”及“00后”游客已占游客总数的51%。
在运河原点扬州,焕发青春的中国大运河正滚滚奔流,与扑面而来的未来“双向奔赴”。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蒋文超/摄
在运河之畔,赴一场时光的约定
“祝贺,中国!”
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多哈,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挂牌成立,牵头的城市正是扬州。
扬州是大运河原点城市。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邗沟,第一次用人工的方式沟通了江淮两大自然水系。从古至今,这座城市一直与大运河相依相伴。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考察调研,提出“让古运河重生”的殷切期望。
牢记嘱托,勇毅前行。扬州在运河文化的滋养下,用博大的胸襟和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新”意频出的博物馆,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街区,尽收眼底的运河美景,震撼的灯光秀效果,令人称赞的文艺表演……刚刚过去的暑期,扬州是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无数目光和脚步因“河”而来。
已是秋天,扬州的温度依然居高不下。跋山涉水赶赴论坛现场的嘉宾们,纷纷感受到扬州这座城市满满的热情和十足的“热力”。“你们不仅有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这两天又要举办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热度’当然居高不下!”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国际博协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刘曙光这样说。
论坛现场,来自政界、学界、业界的代表纷纷各抒己见。“大运河沿线有深藏地下的古代传奇?”“世遗时代如何书写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新篇?”“新技术、新场景、新业态怎样为运河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从过去到现在,大运河文化又是如何哺育了两岸儿女?”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发言主题,不同的观点看法,都为了一个齐聚一堂的约定——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让古老的运河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许多年轻人在体验非遗项目。图片来源:交汇点新闻(江苏省文旅厅供图)
集四方之力,走一条传承的道路
运河是流动的文化,“世界运河之都”是扬州闪亮的城市名片。
近年来,扬州依托运河,打造了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如升级瘦西湖“二分明月忆扬州”夜游,策划各类沉浸式剧场演出,推出“食+景+宿+N”组合套餐等。文旅融合、活态传承的实践,让运河文化的魅力润物无声,深入人心。
和扬州一样,大运河沿线多地整合沿线文化、旅游等各类资源,大力发展各类特色文创产业,实现古老运河文化的现代表达,让古老的大运河成为活力无限的“城市会客厅”、生生不息的“人民幸福河”。
在河北沧州,行走在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总览厅,抬头可看见一条“星河带”,脚下则踩着“运河带”,展厅里大运河流经省(市)展区依次排开,311项非遗项目场景展现出历史文化脉络;在山东济宁,在夜幕降临时漫步于“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声、光、电、水雾的巧妙叠加,将大运河勾勒成一条穿梭古今的时空隧道;在浙江杭州,站在华灯初上的上塘河皋亭坝游船码头,花船、霓虹、烟火的簇拥下,水上实景演出《如梦上塘》吸引着游客和市民的目光……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
十年间,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运河沿线各省市相继成立了大运河智库联盟、研究院(中心),推进大运河博物馆、主题公园建设和运河学研究。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正在建设,沿线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建设持续推进,市民公园、文创园区等多元文化空间不断增加,让古老的运河文化不只存在于繁华的记忆,也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未来。
2024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会场之外。蒋文超/摄
挥创新之笔,展一幅青春的画卷
作为2024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主会场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抖音、B站、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热度居高不下,一直是广受广大网友,特别是年轻人欢迎的“网红打卡点”。
跟随与会的嘉宾脚步,走进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仿佛翻开了中国大运河“百科全书”。乘坐长约21米的“沙飞船”,可以身临其境般感受运河两岸盛景;漫步运河街肆,能够通过LED天幕感受不同时辰的光影变化;置身河之恋展厅的超高清环形屏幕下,能够沉浸式体验运河生态之美……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科技助力运河文化“活态”传承的一个缩影。同样的,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不止运河”沉浸式体验展中,观众能够通过全域沉浸CAVE体验系统、超体量三维衍射系统、衍生区超智能数字点云系统,身临其境地体验运河的壮丽景色;国家(杭州)短视频基地AI生产实验车间今年推出的《AI上大运河》系列短视频,生动再现了大运河的历史场景,在海内外引发强烈反响,仅发布首日就获得了2万次互动量……古老的大运河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进入数字时代,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为传统文化挖掘、保护、传承、活化、利用注入新鲜动能。如何运用现代科技,让运河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这既是本次论坛讨论的重点,也是运河儿女共同的期待。
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蒋文超/摄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中国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中华民族流淌的千年文脉。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也要与时俱进,与未来“双向奔赴”。
走出会场,从运河原点出发,我们信心满怀,再次行走运河之畔。
焕发生机的运河之波,正唱响着青春之歌,从古老流向年轻,从中国流向世界,从当代流向未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璞/文 蒋文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