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璜泾镇加强统筹规划、推进项目建设、完善资源配套、做优活动推广——
江畔明珠绽放农文旅魅力
在通江河道里体验皮划艇的乐趣,在千亩林地里寻找露营野趣,在长江文化科普馆里探索知识的奥秘……昨天,位于太仓璜泾镇的长江林场探险公园开业,这个计划投资1.5亿元、总规划面积约1000亩的“江畔胜境”,是璜泾镇着力打造的“地标型”农文旅融合发展重点项目。
承载着长江文化和乡土文化的深厚积淀,激荡着绿色生态与户外休闲的特色魅力,长江林场探险公园成为太仓全域旅游版图里的一道全新风景线。
近年来,璜泾镇围绕自身农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不断加强统筹规划、推进项目建设、完善资源配套、做优活动推广,打造“江风丝韵 多彩璜泾”农文旅品牌,以系统性思维布局全域文旅版图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璜泾”之路。
传续50年的“林场故事”
故事是从长江边开始的。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解决下乡青年就业问题,太仓县长江林场成立。这是一片由长江边芦苇浅滩围垦而成的狭长地带,分别筑有内外两条江堤,总长4900米。从此,1000多亩的林地资源便留存至今。
进入80年代后,为了保护长江水土,林场开始逐步腾退农田,种植树木。随着沿江的印染厂、化工厂纷纷淘汰,银杏、水杉、红叶李、黄山栾树、桂花树铺满岸线,“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长江林场,成为长江太仓段北部沿线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几十年的接力守护之下,长江林场成了璜泾镇独一无二的生态资源。然而,生态优势怎么变成发展胜势?璜泾镇选择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
从“长江守护者”到“网红打卡地”,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生态的底色不能变,林场的本色要保留,长江的特色要突出。这是璜泾镇一直坚持的思路和原则。
从本色出发,塑造特色优势,这既是出于生态保护的人本理念,也是打破“千人一面”的文旅产品同质化窘境的点睛之笔。
通过引入专业资源,璜泾镇确保林场不搞大开发、不破坏生态平衡,所有的建筑由原来留存的厂房改造而来,同时利用好林地优势和沿江资源,开设长江观景、林场探险、户外露营、垂钓休闲、水上运动等项目。
由工业厂房遗址改造而成的林场·1974项目,“转身”成为展示长江生态和历史的自然文化中心。这个综合性的多功能空间,汇集长江生态展览、自然科普馆展、麦田咖啡馆、人工攀岩墙、木工坊等多种休闲、运动和学习度假的项目,让参观者在探索与休息之间自由切换,享受知识探索与身心休憩的双重体验。
经过几年的建设,江边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如今的长江林场探险公园变成了集度假、运动、研学、餐饮娱乐与自然教育于一体的大型农文旅目的地。
今年国庆假期,长江林场探险公园开启试运营,桨板、皮划艇、溜索等水上运动吸引了大量上海以及太仓本地的市民和游客,总游客量3000多人次。
从文化“出彩”到旅游“出圈”
发展农文旅,璜泾镇不止一个“林场故事”。
这些年,农文旅产业逐渐从“蓝海”变成“红海”,如何打造独属于璜泾镇的特色IP,在不断涌现的各色农文旅项目中“突出重围”?
“还是要立足我们的资源禀赋,塑造自己的特色,形成差异化的竞争格局。”璜泾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蒋婷婷说。
太仓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太仓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大会旧址等红色文化记忆,11.8公里的长江岸线、绵延2公里多的生态文化长廊,以及老街古宅、江南丝竹、桥牌等传统文化共同铸就了璜泾镇的文化“名片”。
从文化“出彩”到旅游“出圈”,璜泾镇深挖历史文脉,突出非遗传承,打造“江风丝韵 多彩璜泾”农文旅品牌。
作为太仓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的杨漕村,深挖红色资源,以“四园”为教学中心,“红色五公里”线路为连接,“三区”为拓展基地,精心打造党建“红色套餐”,采取学员“点菜”、村党委“配菜”、红色基地“上菜”的方式,为乡村振兴“提味增色”。
围绕唐家宅太仓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大会旧址,雅鹿村构建集红色传承、稻香禾壮、谷丰人乐、锦画绵长于一体的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体验项目,展现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吸引了上百个支部参观学习。
擦亮“太仓红色教育一流品牌”,打造红色旅游线路的同时,璜泾镇深挖传统文化、乡土文化潜力,开展“摇桂花”“扎花灯”等传统习俗活动,举办乡村旅游节、农民丰收节、迷你马拉松赛等各类“节、庆、赛、会”。同时,围绕各个重要节点,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非遗贺新岁,文化进万家”等节庆主题活动,既有丝竹、戏曲和现代音乐的文艺汇演,又有非遗美食和特色小吃的融合搭配,营造了文明和谐、富有活力的节日氛围。
特色文化为璜泾镇的文旅产业注入了“灵魂”,越来越多的“林场故事”“红色故事”“乡土故事”在这里发生。
现代农业插上文旅“翅膀”
最近,苏州一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特色泡菜在网上悄然走红。“我们在好几个线上平台的销量都在激增,订单量最多时一天近7000单。”该公司总经理陈彦说,产品卖得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找对了地方。
该公司前两年从上海搬到了璜泾镇王秀村,“璜泾的农业基础好,我们在这里能得到品质很好的货源。”陈彦告诉记者,他们的不少原材料农产品如萝卜、白菜等都来自村里,同时泡菜制作、成品包装等环节的不少员工也是本村村民。
一罐小小的泡菜,不仅让璜泾镇的农产品打出了名气,还解决了王秀村一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带动了村集体增收。不仅如此,璜泾镇还携手一戈公司打造璜泾食代研学中心,设置农耕展示、亲子餐厅、快闪课堂等功能体验区,游客们参观完泡菜工厂后可以学习制作泡菜、体验农耕乐趣,持续实现生态、生产、生活融合。
璜泾镇一直是太仓的农业大镇,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列,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100%,“璜泾大米”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还被评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如何为现代农业插上文旅“翅膀”?璜泾镇建立农业园直销中心,打造“璜泾食代”区域农产品品牌,引导家庭农场、种植采摘等体验型服务发展,建设训练区、农耕采摘区、现代农业区三个特色片区,打造“回”字形生态休闲农业旅游线路,开展果蔬采摘节、“乡村土灶”体验等各类旅游活动,持续擦亮农耕文化名片。
在璜泾镇的推动下,各村也围绕自身产业特色布局文旅赛道。
雅鹿村拓展稻米加工产业链,发展绿色循环的“稻鸭田”种植模式,自创“有机米”品牌——雅鹿大米,并对部分大米进行深加工,推出特产螺蛳粉。以螺蛳粉为媒,村里举办“雅鹿螺蛳粉”嗦粉挑战,推出LULU市集和特色“米”文化文旅游线。
孟河村开发吴家湾桂花酒、蜂蜜、虫草鸡蛋等特色农产品,举办草坪音乐会、篝火晚会等活动,集浪漫花海、拾趣田园、怡养民宿、人文游览、生态餐厅等功能于一体……
村村有一样,村村不一样。田间地头的璜泾印象,不断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引擎和更强动力。(苏报驻太仓记者 周哲 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