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表彰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苏州一个集体和一名个人受到表彰。
在位于李公堤的祯彩堂艺术空间内,传统的缂丝作品和时尚的缂丝产品有序摆放,其间还有不少缂丝机,可以让市民游客动手体验。作为一种古老独特的传统织造工艺,早在2006年,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就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文介绍,缂丝本身是一个面料,它可以回归到生活,比如屏风、小的摆设、服饰配饰、包包袋子等,它可以拓展成各种各样的产品。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喜爱这项传统技艺,陈文不仅带着缂丝进校园,也充分利用这一方艺术空间,定期举办专场体验活动。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沉下心来学习传承非遗技艺,让她非常欣慰。
陈文介绍,现在有6所学校每周有社团课,苏州在非遗保护上从上到下都有详细的计划和步骤。
长期以来,苏州始终不遗余力推进非遗保护工作,2013年成为国内首个颁布非遗保护条例的地级市,此后又陆续出台多个配套法规文件,率先开展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保护单位评估工作,为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的建立作出有益探索。目前,苏州共有7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33个国家级和173个省级代表性项目,总数均居全国、全省前列。此次,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花友祥表示,努力探索非遗保护传承新机制,全面推动非遗数字化、产业化,推动非遗深度融入现代生活,进一步加大青年非遗保护人才培养力度,加强非遗对外交流合作,鼓励和支持非遗“出海”,推广苏式国潮,为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再创佳绩、续写荣光。
此外,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燕还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从2004年起,她先后主持并执笔起草了苏州市13部次非遗规范性文件。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研究馆员王燕表示,这是对20年保护工作的肯定,还要继续在这个方面努力,拓深拓展,自己也要在做研究方面带动更多的人一起。
记者:张佩雯、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