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今天(12月1日)上午10点,苏州轨道交通7号线正式开通运营。至此,苏州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圆满收官,呈现“九线联运”格局,运营总里程约350公里,进一步推进城市能级提升,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7 号线(含4号线支线)总里程40.5公里,设车站 33 座,初期开通运营区间为常楼站~木里站,莫阳、朱泾、高铁苏州北站、雪南、白荡南站延期开通。7 号线途径相城区、工业园区、吴中区,为南北向骨干线路,是古城东侧重要的南北客流通道,强化了湖西核心区(CBD)与高铁新城的联系,也是高铁苏州北站客流的重要集散线路,对促进资源整合、服务产业发展,方便沿线区域市民通勤,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名副其实的“科学家线”
7号线沿线聚集着“阳澄湖国际科技创业园”“苏州国际科技园新天地”“吴中生物医药产业园”等11个高科技产业园区,线路主题确定为“科学家线”,并围绕这一主题,以“新城联动 智创未来”作为全线装修概念主题,打造了轨道交通科技之窗、苏州院士之窗、微型科普站、院士之星专列等,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科学线”。
打造“苏州院士之窗”。在中央公园站1/7号线换乘通道(长百米)设置了苏州院士墙,通过艺术化表现手段,将车站装修、艺术空间与科普展示融为一体,集中展示了132位苏州籍院士风采,营造苏州“院士之都”科技创新、勇立潮头的精神风尚,吸引广大青少年参观打卡,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上线“科学家专列”。7号线开通当天,计划上线“科学家主题列车”,分设“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以苏州院士命名的小行星”“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 ”“女性院士”等6个单元,集中展示科学家们在各自领域的杰出贡献,成为一个流动的“科普展馆”,提升整个社会崇尚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建设科普活动站点。黄天荡站定位轨道交通科技之窗,展示苏州轨道交通智慧设计、智慧服务、智慧运营等六大创新成果;郭巷站定位“家门口的科普馆”,联手市科协布设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装置,吸引站点周边学生们参与互动;天鹅荡站定位科技产品展示馆,与周边科创企业联动,免费提供站内场地展示最新成果,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同时,7号线各站点不定期举办科技活动,深化“科学家线”主题内涵。
智慧多元的运营服务
推出智慧清洁机器人。机器人可自助乘坐电梯,自主开展地面清洁工作,目前已在常楼站、登云站、春申湖东路站、华元路东站、群力站、尹山站、枫津路站、苏州湾北站、木里站9座车站上线使用,实现人机协作的保洁新模式。
搭建智能客服系统。在21座车站设有智慧服务中心、智慧服务终端及智慧边门,具备购票、充值、领取电子发票、远程召援、自助边门进出等功能,可提供全场景事务的自助办理。
全线配置AED设备。苏州轨道交通面向7号线全体一线站务人员开展了AED培训,全面配合打造“黄金四分钟”医疗救援圈。
换乘站设置母婴室。在白荡北、中央公园、通园路南、黄天荡、郭巷5个换乘站设置母婴室,母婴室特别配备了婴儿护理台、安全座椅等便民设施,传递人文关怀。
打造苏州地铁首个“共享办公间”。针对通勤客流延伸服务举措,在积翠桥站打造苏州地铁首个“共享办公间”,解决市民的临时办公需求。
苏州轨道交通7号线共配置列车22列,最高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开通运营后,往木里方向首班车时间为5:50,末班车时间为22:25,往常楼方向首班车时间为5:40,末班车时间为22:15,工作日高峰最小行车间隔为6分钟,平峰行车间隔为7分钟,单程所需时间约64分钟。7号线最高票价为7元,7号线换乘至其他线路最高票价为12元,全线网最高票价仍为13元。
作为苏州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的收官之线,7号线开通,将进一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市民出行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体系。
独具特色的艺术空间
苏州轨道交通7号线车站装修设计采用了空间一体化的设计手法,突出“智能”“生态”等元素,打造一条未来科技线。而在9座特色车站(莫阳站、雪南站、蠡塘河路站、白荡北站、积翠桥站、中央公园站、娄葑站、林家潭站、枫津路站)内,色彩则不再局限于“科技蓝”一种。
蠡塘河路站——“活力澄景”。运用虚实结合的设计手法,将铝方通和铝平板通过错位、渐变的方式相互结合,让空间与色彩相得益彰,描绘出新苏州和相城区的创新活力。
白荡北站——“水韵花澄”。设计整体以水蓝色为主基调,运用曲线元素将墙顶面一体化设计,使整个空间富有层次,中间镂空区域选用定制艺术灯具模拟荷叶形态。
积翠桥站——“光影纵横”。站点周边企业和住宅林立,处在繁忙的园区交通枢纽位置。设计从交通路网和园区现代科技流量中获取设计灵感,提取高速运行下光影重叠的景象为设计元素,打造川流不息、光影纵横的空间效果。
中央公园站——“浮光掠影”。设计以抽象化的表现手法,通过柱面和顶面造型的延续,模拟枝叶光斑,捕捉光影的踪迹,定格在中央公园和繁华都市之中。
娄葑站——“会影扇开”。设计提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折扇作为设计元素,搭配铝型材的组合排布,运用扇面开合的变化,让空间得到充分延展。
林家潭站——“璀璨缤纷”。采用非常规的设计手法,用灯光塑形,通过顶面连绵起伏的星光点点来营造活跃的娱乐潮流氛围和万家灯火的水乡气质。
枫津路站——“银辉熠熠”。以现代钢结构工艺技术与玻璃建筑材料相结合的设计手法,结合城市公园景观一体化设计,将自然光引至车站大空间,打造自上而下完整的绿色现代都市生活区。
交汇点 张红军 崔怡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