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桃花坞木版年画包含其中。曾流传至东南亚与欧洲的“姑苏版”期待上演扬帆远航的“新篇章”——
“姑苏版”的“新出海记”
北京时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成为中国第44个人类非遗项目,苏州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包含其中,参与申遗。
中国年正逐渐变成“世界年”。曾影响广远、一度流传至东南亚与欧洲的“姑苏版”(桃花坞木版年画别称),期待在民族自信自强的新时代背景下,上演一出“新出海记”。
参与申遗——桃花坞木版年画流传姑苏大地400多年
“桃花坞木版年画参与申遗,其实从很多年前就开始了。”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钱轶颖告诉记者。最初是中国木版年画申遗,将桃花坞木版年画、杨柳青木版年画等包括其中,之后,申遗的类目有所扩充,加入了更多流传于中华大地的传统习俗。
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着手推进春节申遗;同年8月,“春节”被公布为2024年我国申报世遗的唯一项目。桃花坞木版年画——这一流传于姑苏大地400多年之久的民俗艺术,在“春节”的申遗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苏州的申报材料配合国家的步调,一早就已经开始准备,由市到省再到国家,层层报送。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作为桃花坞木版年画的非遗保护单位,专门成立了工作组,将年画链接苏州市民现代生活的多个维度,以视频的形式记录、归档并报送。
万众期待,终于尘埃落定,包含年画、庙会、灯会、龙舞等多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春节”申遗成功。这也意味着,凝练了姑苏风土人情、江南美学意涵、中华民族精神的“姑苏版”,将站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获得更多的“国际曝光度”,被更多人关注和了解。
这令苏城的年味守护者们兴奋。“太好了!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桃花坞木版年画能够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参与申遗,也让我们这些手艺人倍感振奋。”桃花坞木版年画市级非遗传承人乔兰蓉说,“中国人画年画、贴年画的仪式感,年复一年,代代相传,不正体现了我们是一个追求美好、向往和平的民族吗?”
倔强重生——让旧年画贴上新世纪的千门和万户
毫无疑问,乘着“春节”申遗成功的翅膀,桃花坞木版年画也迎来又一个属于它的“高光时刻”。然而,通向这一点“高光”的道路殊为不易,点点足印,记录着一块“姑苏版”沉寂后的重生、破茧后又化蝶。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始于明,而盛于清雍正、乾隆年间,一整套从木版雕刻到套色印刷的技艺流程,师法宋代雕版印刷工艺,又承继了明代一版一色的套印方法,在中国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逢年过节,百万张桃花坞木版年画走向千家万户,红、黄、蓝、绿的明快色调,承载着老百姓祈福迎祥、驱凶避邪的美好愿景,勾出街头巷尾的浓浓年味。
19世纪60年代,桃花坞木版年画生产因历史原因遭严重破坏,其后是近百年的萎靡不振。直到20世纪50年代起,苏州市各级文化部门拨开历史的尘埃,组织艺人、配备画师、招收徒工,挽救这门濒危的艺术。新一波的创作生产潮流又来临,但时移世易,潮水散去,新世纪到来前,桃花坞年画再次陷入困境。
这张旧年画,要如何贴上新世纪的千门和万户?千禧年后,在政府的引导下,更多民间力量加入到传承和保护桃花坞木版年画的队伍中。2001年,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并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桃花坞木版年画后来也成为该学院的一个常设专业。2006年,桃花坞木版年画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成为其国家级保护单位。
逐渐地,各级非遗保护单位建立健全,非遗传承人新老相继。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积极推动桃花坞木版年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连续多年春节举办“年画重回春节,过别样姑苏年”、非遗市集等相关活动,并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通过开设桃花坞木版年画课程、举办特展、设计推出系列文创产品等形式,让更多市民感受传统桃花坞木版年画的魅力。桃花坞木版年画在涌动的“国潮”中再度成为流行。
乘风破浪——向世界传递新时代的“东方美学”
苏州年画发展最为鼎盛的明末清初,“姑苏版”闻名海内外,一度流传至东南亚与欧洲,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著名博物馆、图书馆,现仍有大量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被收藏。由世界艺术史观之,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甚至影响了日本“浮世绘”的产生。
几百年过去,中国年正在逐渐变成“世界年”。从苏州的桃花坞大街,桃花坞木版年画穿街过巷,穿过厚重的光阴,老而复新。在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中,它又远洋出海,作为中国年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
2024年初,包括桃花坞木版年画在内的苏州非遗,组团远赴美国波特兰,参与“龙腾四海·欢乐春节 中国新年画美国巡展”活动。30余件桃花坞木版年画及相关文创,不仅激起了当地华人的强烈共鸣,更让苏州的桃花坞木版年画从一个抽象的名词变为具体的“精细雅致”“明丽动人”“韵味十足”等词语,被国际友人所了解。
乔兰蓉告诉记者,在此之前,她也时常带着桃花坞木版年画到海外作展览,收获过不少赞美,“去过法国、意大利、匈牙利、捷克、西班牙、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当地的朋友们一眼就认定这是独属于中国的‘东方美学’,当我跟他们详细介绍过这些年画作品后,他们会说,原来在年画的背后还有东方的思想、东方的哲学和东方人的生活态度。”
“春节”申遗成功是另一个起点。年画、庙会、灯会、龙舞等形式丰富的春节年俗,有了更宽广的展示和表达空间。“苏工苏作的精细典雅、评弹昆曲等戏曲艺术的优美动听,使苏州春节在喜庆吉祥中,拥有了更为丰富多彩的风貌,体现出江南特有的温润和美的气质。乘着‘春节’申遗成功的东风,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春节’也将成为展现苏州文化的最好平台。”前不久刚获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的苏州市非遗办副主任、研究馆员王燕如是说。
“姑苏版”的“新出海记”,正在上演中。(记者 王敏悦 实习生 缪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