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亲自擘画了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的宏伟蓝图。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江苏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不断增强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有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守正创新、持续跃升,“社会文明程度高”在江苏大地展现出新的画卷。
12月15日,“生活·信仰:汉代艺术百态”特展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开展,汇集了240余件(组)汉代文物精品。 张锋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总书记的牵挂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指出,做好各项工作,必须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支撑,加强文化建设要有主心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广泛宣传教育、广泛探索实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引导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考察时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博物苑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把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和青少年受到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考察调研时指出,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指出要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扎实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书香社会建设,提高社会现代文明程度。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位于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时强调,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要用好这一教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游客乘坐手摇木船在苏州平江路水巷观光。杭兴微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亲自擘画了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的宏伟蓝图。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文明既是社会进步的标尺,也铺筑了人民生活的幸福底色。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江苏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不断增强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有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守正创新、持续跃升,“社会文明程度高”在江苏大地展现出新的画卷。
锦绣新江苏,文明日日新。生活在这片经济繁荣、人文鼎盛的鱼米之乡,人民群众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动力愈发强大。
润心铸魂,共筑文明家园
【切片】 11月末,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街道的马庄村迎来一场充满活力与激情的“乡村跑”。大家近距离感受着新农村的美景,村在景中、人在画中、乐在跑中。
乡风润村,产业富民。在马庄,小香包如今成了大产业。马庄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侠告诉记者,村里的香包产业今年1—11月的总收入达1200万元,创下新高,“明年,我们的香包要走向国际市场”。
不仅“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我们新组建了一个30人的铜管乐队。”王侠说,村里充分发挥农民乐团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文明实践丰富多彩,“即将到来的新年,我们还将组织‘村晚’和跨年‘村跑’,村里热闹不断。”
【扫描】 人无精神不立。江苏切实担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不断提升全省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以新思想培根铸魂,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江苏推出《中国智慧中国行》等一批广受好评的理论宣传融媒体产品,持续开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品牌活动,创新打造全省理论宣讲共建共享平台。
江苏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赵亚夫、王继才等一批典型人物在江苏大地相继涌现,引领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今年3月实施的《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让“信仰之旗”薪火相传。我省常态化举办向雨花台烈士敬献花篮仪式等活动,自2014年以来每年精心组织国家公祭活动。“八礼四仪”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童”字系列美育活动等一批产生全国影响的品牌,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文明风尚,展现在每个江苏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一言一行之上。全省13个设区市、16个县(市)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总数和占比均居全国第一,文明城市创建“张家港经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马庄经验”产生广泛影响;“诚信江苏”“志愿江苏”“书香江苏”成为特色品牌;大力弘扬慈善文化,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成为社会风尚;全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
一个个文明实践小阵地,汇集起精神文明大能量。江苏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将文明实践融入网格管理,形成了“十必联”等特色工作品牌。一个个文明实践“服务圈”的交织,让文明实践与群众生产生活深度交融。
德法同行,润物无声。当前,全省普法宣传扎实推进,全社会法治意识普遍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江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成86家县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矛盾纠纷进一步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弦歌不辍,古韵新声共鸣
【切片】 初冬时节,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人流如织。穿汉服、梳发髻的年轻游客三两作伴,迤迤而行。到弄堂深处,听一曲余韵悠长的苏州评弹,近距离体验苏绣、宋锦、缂丝、桃花坞木版年画等匠心独具的非遗技艺,“风雅江南”有了具象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味和魅力,在不知不觉间浸润心灵。
“家在古城”,诗意最盛的地方,也是烟火气最浓的地方。住了几十年,这里不搞大拆大建,原始风貌和格局保存了下来,街区环境和居住条件也越来越好。保护与传承并重,如今这里仍有1.3万名居民居住其中,人们的骄傲与自豪溢于言表。
【扫描】 文脉贯通,斯文在兹。江苏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脉绵长。如今,深厚隽永的历史,成为人们触手可及的日常。
江苏健全完善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活态传承机制,深入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推动绵延千载的文脉精髓在广泛传承弘扬中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珍本古籍不再被“束之高阁”,“典籍里的江苏”继往开来、推陈出新。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2016年启动,计划整理研究出版3000册《江苏文库》。当前,数字化也为这批典籍插上了“翅膀”,读者可以“一键通晓千年文脉”。
江苏的气息韵味中,最具神韵、最为灵动的是水韵。江苏积极参与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持续举办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等重要会展,精心举办长江文化节等品牌活动,推动历史文化根脉焕发时代光彩。
传统文化频频“上新”,成为亮眼风景。“快上‘船’,宝藏博物馆半天带你穿越大运河的2500余年!”众多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晒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游馆攻略”。自2021年6月开馆以来,中运博致力于打造美好的观展体验,让运河文化更好地“活”在当下。
与古为新,焕新传承,中华文明和江苏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持续提升。近年来,《鉴真东渡》等多部原创歌剧、昆剧《牡丹亭》等多部经典传统戏曲纷纷出海巡演,走出一条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路。江苏文化精神标识日益彰显,发生在江苏大地的中国故事走向世界,人们文化自信心、自豪感不断增强,担当新的文化使命的志气底气更加充沛。
以文化人,增强精神力量
【切片】 10月14日晚,笑声和欢呼声飘荡在扬州市广陵区沙头镇沙头村上空,久久不散。作为紫金文化艺术节群文活动的一项内容,2024年度“我要上‘村晚’ ‘艺’起下扬州”闭幕式暨优秀节目展演在此登场。展演盛会吸引了千余名选手参赛,3万余名观众现场观看。赛歌类流行组一等奖得主陈雨欣难掩激动之情,“以前在台下当观众,如今登台当主角,感谢‘村晚’舞台包容接纳每一个有着音乐梦想的平凡人。”
自2018年以来,紫金文化艺术节已连续成功举办7届,不断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办节导向,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延伸至村口街头,也给广大群众搭建了展示自我、实现梦想的舞台。
【扫描】 文化的芬芳,在江苏格外浓郁。
以文艺精品书写时代答卷,江苏大力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诞生了一批精品力作,屡见“爆款”文化产品。原创舞剧《红楼梦》一票难求,收获了广大观众的掌声与欢呼。全省各级国有文艺院团焕发生机,涌现出江苏剧目创作“盐城现象”、基层文艺院团“涟水现象”。
聚焦人民精神文化新需求,更好以文化人,加强优质服务供给。以紫金文化艺术节为代表的“紫金”文化品牌、以扬子江作家周为代表的“扬子江”文学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已举办14届的江苏书展,厚植“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书香氛围。文化的熏陶润物无声,人们精神世界更加丰盈、精神力量持续增强。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不断完善,提前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基本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文化圈”、乡村“十里文化圈”。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公共文化服务“双千计划”深入推进,让更多群众走近文艺、亲近艺术。
文化“软实力”,塑造发展“硬支撑”。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文旅消费、电影票房持续位居全国前列,为高质量发展添能蓄势。2023年,全省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1.2亿人次,博物馆越来越“有看头”。越来越多的江苏人将“到博物馆去”列入文旅休闲清单,感悟文脉流淌、享受人文滋养。
数据答卷
先进典型
截至目前,江苏共有7位全国“时代楷模”(含集体),累计81人(组)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436人(组)荣登中国好人榜。
文明创建
全省13个设区市、16个县(市)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总数和占比均居全国第一。
文化传承
截至目前,我省已有14座城市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2万余处、可移动文物280余万件、古籍450余万册;国家级非遗项目162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78名;有备案博物馆355家、其中国家一级馆26家,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总数均居全国前列。
文化产业
江苏加快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全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1万家,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3655万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和规上文化企业数稳居全国第二。积极创新文旅融合新业态,2023年,江苏文旅消费总额达5366.36亿元,占全国文旅消费总额的9.74%,位居全国第一。
幸福回响
今年是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年,新四军纪念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肩负着宣传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发挥红色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历史使命。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盐城考察,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并作重要讲话。新四军纪念馆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用好新四军历史这一生动教材,紧贴时代发展,着力守正创新,让更多观众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凝聚前进力量,共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
——盐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新四军纪念馆馆长 仇金标
我是一名评弹演员,也是苏州评弹学校的弹唱老师。2023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当时我正在表演苏州评弹,这对我们来说是巨大的鼓舞。近年来,我致力于传承苏州评弹,推动苏州评弹走进书场、社区、学校、园林,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上江南文化。今年5月的江南艺术节,我编排的长篇评弹《玉蜻蜓》精简版在苏州保利大剧院上演,3场演出票务均售罄,观众反响热烈,有很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欣赏传统评弹表演,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未来,我将用评弹的艺术形式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苏州市评弹团演员 张怡晟
今年是我从事讲解工作的第十个年头,一直以来,我都在钻研一件事——如何把“张謇故事”讲得更好。这些年,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博物馆,博物馆已成为大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
我清楚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殷殷嘱托:要把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和青少年受到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我们将用实际行动助力南通博物苑建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创新表达方式、表现形式,用更大声量、更好声音对外传播中华文化。
——南通博物苑社会教育部讲解组组长 陆苒苒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星欣 吴雨阳 高利平 卞小燕 陈雨薇 贲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