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将近,售卖冬酿酒的门市老早就有人排起了长队。冬酿酒,这种每年只在冬至前酿造一次的“限定佳酿”,清香恬淡,温暖了“老苏州”的味觉记忆。在一些公开资料中,“东阳酒”是苏州冬酿酒的曾用名之一,但近期有读者向记者反映:“冬酿酒”和“东阳酒”并不是一种酒,不应混为一谈。
为此,记者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并走访、询问了不少“老苏州”。支持这位读者观点的市民不在少数,他们告诉记者,冬酿酒的原名应为“冬阳酒”,而非“东阳酒”,前者取的是“冬至过后阳气上升”之意,后者则或许是一种“同音字的混淆”。也有精于古诗词研究的市民表示,“东阳酒”应是取自浙江东阳地名之意,东阳地区酿造的酒在宋代以后声名远播,元代马致远的《拨不断》、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均有提及。一些商家为了从古诗词中“借力传播”,使得酿造的酒更具影响力,有心以讹传讹将“冬酿酒”与“东阳酒”混为一谈。
“‘东阳酒’并非冬酿酒的原名,冬酿酒的名字由来已久。”苏州作家、文化学者柯继承告诉记者,苏州地区每年农历八月到次年三月都是酿酒的好时节,但唯有小雪过后六十天酿成的酒口感最佳,这段时间恰好就在冬至前后,因此很早就有了“冬酿酒”的名头。
柯继承说,苏州传统冬酿酒的酿造过程极为考究,需要选用优质的泉水浸泡白米,再用白面制作酒曲,经过精心发酵而成——这样的酒,被称为“三白酒”;而如果在小雪后下缸六十天酿成的三白酒,更是被誉为“三白冬酿酒”,其口感醇厚、回味悠长,堪称酒中之上品。明清时期的诗人、美食家袁枚,曾在其《随园食单》中记载过他在苏州某人家中品尝到一款藏了十多年的三白酒,其美味令人难以忘怀。此外,蔡云在《吴歙百绝》中也曾提到“冬酿名高十月白”,可见冬酿酒在当时的名气之大。尤其是十月份的三白酒,与阳澄湖大闸蟹一同享用,更是被誉为“吴中双绝”。
随着时代的变迁,冬酿酒的制作工艺和口感也发生了变化。柯继承说,传统的桂花酒与现在的甜酒虽然都被称作冬酿酒,但两者在制作工艺和口感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近代作家包天笑在《衣食住行的百年变迁》中就曾提到,冬至节有一种特殊的酒名叫冬酿酒,实际上就是甜酒。而如今老百姓所喝的冬酿酒,大多已经是后来改良的甜酒了,而不是古时候真正的三白冬酿酒。
著名文化学者、苏州餐饮协会顾问王稼句说,“冬酿酒”的名字,应该是和“冬阳酒”同时出现的。他在《姑苏食话》中也写道:“冬阳酒,味甜色绿,每至冬至,由酱园特制以售客,过时不候,故亦名冬酿酒。”
王稼句说:“冬酿酒的甜度高、度数低,可以说是老少咸宜。不同时代的酿酒方法有所不同,今天的冬酿酒肯定和古代是不同的,但在苏州人的心目中,它所承袭的风格远大于酒本身的内容。”(记者 一苇 实习生 缪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