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地管理空当 别再靠综合治理来补
□毕德储
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只要下好“先手”棋,就可以避免很多运动式、刮风式的集中整治行动了。
建设项目从立项、报批到破土动工之间,通常都需要一段时间。如此这般,用于建设的土地势必会存在闲置现象。对于这样的闲置地如果缺乏管理,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就会沦为偷倒垃圾的目的地,或者成为某些人的“菜园子”了。
苏州科技大学教学区北侧、学府路南侧的待建地块,应当就属于这种情形之下的典型事例了。近200亩的待建地块上既出现了色彩缤纷的“开心农场”,也出现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压力。
整治行动出现在3月29日。在狮山、横塘街道牵头下,由学府社区、城管中队、派出所以及苏州科技大学等相关部门组成的40余人综合治理小组,声势浩大,对此环境进行了认真清理整治。
乏人管理的闲置地结果会怎样?凭生活经验并不难推测。因此,在土地闲置开始前,如果就采取和落实管理措施,不留空当。那么,肯定也就不会有现在的“综合治理”,需要整合那么多的资源、花费那么大的力气了。
基于同样的道理与逻辑,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只要下好“先手”棋,就可以避免很多运动式、刮风式的集中整治行动了。平心而论,集中整治行动本身并没有啥不对,清理历史“欠账”,就应当采取集中整治行动。
可是,在清除“欠账”之后呢?是眼看着“新账”重新堆积起来变成新的“欠账”,还是充分利用好现在的技术条件、管理条件,提前布局,防患于未然,不让“新账”滋生出来?很明显,应当选择后者。不过,选择看似容易,做到、做好的并不多。现实生活中,某些环境脏乱差的地方,反反复复地采取集中整治行动,反过来说明,这些地方已经犯上了集中整治行动依赖症:平时不用功,急来抱佛脚。
这样的工作方式、工作作风不改变,“受伤”的将是社会,还有老百姓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