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家企业“串起”医疗器械产业链
苏报讯(驻高新区首席记者 周建越)近日,苏州瑞派宁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小型高灵敏度低能射线纳米尺度三维成像仪”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仪器开发专项经费支持,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研发的“甲醛检测仪”和相关专利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截至目前,苏州高新区已积聚起20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并以年产值20%速度递增,串起了一条医疗器械行业的产业链。
“医疗器械是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带动性和成长性。”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高新区已将“医疗器械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产业”作为区域产业发展的重点。高新区作为江苏省“一区一产业”战略布局中唯一重点支持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地区、国家专利导航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实验区,加快从标杆企业到检测平台及全产业链的集聚与培育。
“我们利用专利技术可滤除易引起皮肤热灼伤的光谱,将治疗光功率提高至500瓦,能穿透皮下5厘米,是国内同类医疗产品的两倍多。不仅对浅表病灶有直接的治疗效果,更可作用到腹腔、盆腔等深层病变组织。”前不久,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发布最新转化成果。
事实上,在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已成功研发出几十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成果。
“我们就是要让中国的医生用中国人自己研发的医疗器械,继而造福人民。”荣获2016年“市长奖”的医工所所长唐玉国说,他们还成立了科技成果工程化主体平台——苏州国科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成功孵化项目公司近30家。
医疗器械的研发与成果转化,同样离不开权威检测机构的检测。为此高新区建起了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苏州分所。 “小到针灸针、缝合线,大到X 射线机、磁共振;从心脏起搏器、人工血管到血管内支架、人工关节等,现都已离不开医疗器械的辅助。”省医疗器械检验所副所长张宜川介绍,目前,该所已可为苏州市乃至整个华东地区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便捷的医疗器械产品检验检测服务。该所还与多家国际知名第三方认证机构建立了沟通渠道,可以提供“一次检测,通达全球”的检测服务。
“事实上,我国医疗器械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或脱离市场需求或得不到及时有效转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每年举行“中国(苏州)先进医疗器械技术转移大会”,为寻找项目、成果对接、项目合作、探讨新型成果转化模式搭建起一个常态化技术交易与服务平台,进一步促进医疗器械的创新链、资本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吸引更多海内外创新成果在苏州的集聚转化与落地。
截至目前,高新区已有上市公司鱼跃医疗、中生北控、恒瑞集团,国际著名齿科器械公司卡瓦科尔,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赛默飞世尔,全球光学领先者牛尾医疗,著名外科手术器械制造商法兰克曼,以及国家千人计划研究院等企业和项目在辖区落地生根,产品涵盖医学影像、医用光学、体外诊断、手术室装备等各医疗器械领域,总产值年增长率超过了20%。
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将围绕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突破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研制一批重要技术标准,形成一批重要专利群,开发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产品;依托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为龙头的创新平台,以省医疗器械检验所苏州分所为核心的检测平台,以医疗器械产业园为载体的企业孵化、培育和产业化平台,以省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支撑的产业链整合平台,加快“一区一产业”发展,力争打造一个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医疗器械产业集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