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中课堂”打开教育另一扇窗
多为学生开一扇窗,不一定要学到多少东西,但在全球信息融合的背景下,应为学生成长营造这样的环境,让他们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活跃。
互联网环境下,教育的国际合作容易得多,活动也更趋丰富。
近日,常熟国际学校就与新西兰的一所学校开启了“空中课堂”,两校学生展开跨国实时互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感悟文化的多元。这种相对固定的沟通方式,作为学校常规课程的一种补充,对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应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早在前些年,苏州有些职业院校与国外的院校进行合作,无论在教育理念,还是专业探讨,通过面对面的视频交流,令双方的学校都获益不少,尤其对本地的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挖掘“互联网+教育”潜力,已是当下探索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借助互联网技术,不仅让教育实效提升很快,而且在合作方式上有了更多灵活的方式。尤其在苏州这样的教育先行地区,如何用好互联网,结合本校学生实际,积极寻找合作对象,找好交流选题,应该有很好的拓展空间。像常熟国际学校开设的“空中课堂”,就是一个不错的样本,多为学生开一扇“窗”,不一定要学到多少东西,但在全球信息融合的背景下,应为学生成长营造这样的环境,让他们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活跃。
事实上,国际间教育经验的共享,已成为一种常态。今年,英国就与上海的一家出版社签订了一份“历史性的”协议,翻译出版上海的数学教材,并将其推广给英国学校使用。可以说,过去的教育理念,在当下必须有新的改变,如何结合本地实际,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通过必要的合作交流,完全可以达到各方满意的效果。
当下,学校能否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思维,无疑是衡量办学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当然,“国际人”的培养,首先需办学者能打开思路,具有长远的眼光。同时,还要善于找到合适的合作方法,就如“空中课堂”那样,成本不大,效果却很好。苏州的学校,在这方面可以迈出更大的步子。
□马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