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人把品尝洞庭碧螺春变成一种生活的乐趣,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非茶文化不能胜任。洞庭碧螺春真正拥有了足够多的“忠粉”,才能从根本上解开碧螺春的纠结。
月饼过了中秋夜就会身价陡跌变成“大饼”,地产名茶洞庭碧螺春也有同样的纠结:一过清明节这个节点,身价就会“跳水”。
为改变这种局面,茶企、茶农等有关各方脑洞大开,放出了不少大招。其一,为了争取尽可能多地扩大明前碧螺春的上市量,下大力气改良树种,经过多年努力,培育出了血统纯正的“槎湾三号”,让品质好的小叶种能够赶在清明前上市。其二,就是清明后原本只能用来炒制成炒青的青叶,通过新工艺加工成碧螺春红茶,品质好的一斤也可以卖到2000多元,甚至3000多元。应当说,作为碧螺春的生产者、经营者,为了实现碧螺春茶叶的经济效益最大化,选择这样的努力方向,是合理的、对路的。
不过,如果跳出一时一地的得失,从“算大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明前碧螺春,还是碧螺春炒青,或者是碧螺春红茶,依托的基础都是洞庭碧螺春这个品牌。因此,不管怎么转型、如何升级,努力保持洞庭碧螺春品牌特有的品质、特色,始终是头等大事。
再者,碧螺春茶叶经济效益的实现,最终要靠市场认可度来实现。所以,碧螺春的消费者,即“粉丝”,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因为明前碧螺春的高身价,完全得益于“忠粉”面广量大。
那么,洞庭碧螺春该如何培育更多“忠粉”?按经济学基本原理,笼统来说,就是既要卖产品也要卖文化。在此方面,洞庭碧螺春可以做的事情应当不少,茶文化方面的内容博大精深。让更多的人把品尝洞庭碧螺春变成一种生活的乐趣,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非茶文化不能胜任。可以说,也只有达到了这样的境界,洞庭碧螺春真正拥有了足够多的“忠粉”,才能从根本上解开碧螺春的纠结。
值得一提的是,碧螺春炒青因其独特的口感、实惠的价格,吸引了大批“忠粉”。他们大多也是洞庭碧螺春的坚定拥趸。所以,在大力发展碧螺春红茶的同时,要不要兼顾碧螺春炒青的消费者?这种取舍,考验的是生产者、经营者的智慧和眼光。至于碧螺春红茶的“忠粉”培育,则有待于用时间来换空间。
□苏报评论员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