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视频,很短,但刻骨铭心:一个10多岁的孩子躺在地上,已经没有了呼吸。孩子的父亲嚎啕大哭,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双手毫无意识地在孩子的头上和身上摸着、拍着,根本无法接受孩子就这样走了。刚刚,父子俩还在吵架呢。儿子总在看手机,父亲一怒之下,将手机扔下楼,孩子紧跟着随手机从楼上飞跃而下……
看着一个大男人抱着儿子撕心裂肺地哭泣,哪个家长不会心酸流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呀!
最近,因手机引发的恶性事件不少,有因为看手机被家长、老师责罚,然后一言不合跳楼的;有正把脚搁上栏杆准备跳楼,被老师一把抱住的。还有一个14岁的女孩当街暴打母亲,别人拉都拉不开,只因为母亲把她的手机收缴了!手机导致的孩子和家长、老师之间的矛盾、战争,远比我们想象的惨烈!
我也深有体会,因为儿子马上要“小升初”了,只要他猫在厕所、躲在被窝里,我就会神经质地认为他在玩手机。我也确实抓到他好几回,深更半夜躲在被窝里追剧!
最激烈的一次,我把他的手机狠狠地摔在地上,手机顿时四分五裂。他愣了,转头回去写作业。静默了一会儿,他突然从房间里冲到我面前,拿起我的iPhone7,对我叫道:“我也把你的手机摔了,你怎么想!”
我们四目相对,彼此眼中冒着怒火。如今想来,心有余悸。我和视频里那个孩子爸爸的做法多么相似!幸好,儿子没有摔我的手机,也没有做出其他更傻的事儿!
我只能说,幸亏平时和儿子的关系还不错,沟通也通畅。后来,我跟他约定好看手机的时间,除此之外,让手机尽可能从他视野中消失。
我们约定:周一至周五,不能碰手机。如果想听音乐(儿子最近对音乐痴迷,或者说对全民K歌这个软件痴迷),可以由我帮他下载指定音乐到播放器里,不再通过手机直接听;周末,可以有一定时间看手机,前提是作业完成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儿子跟我说:妈妈,好像我不是很想玩手机了!
其实,我特理解孩子们,因为大人同样离不开手机,不少人也沉溺其间。家长没办法让孩子彻底远离手机,也没办法要求互联网上没有游戏、没有色情、没有虚拟、没有陌生人的社交,更不能粗暴地对待孩子玩手机。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禁果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越希望掩盖某个信息,越能激起人们的窥探欲。所以,一味反对或者禁止,只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家长防不胜防。
作为家长,智慧、有技巧地打赢“手机战”,太重要了。我学习总结出如下经验——
首先,定规则。和孩子事先商量好玩的内容以及玩的时间。然后,温和而坚定地执行规则。
其次,家长以身作则。自己首先要少玩手机,用更多的时间学习阅读,或发展兴趣爱好,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第三,多陪陪孩子。提高陪伴孩子的质量,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那些沉迷手机的孩子,刚开始并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兴趣匮乏。就像很多大人刷朋友圈和淘宝都是因为无聊一样。兴趣广泛的孩子,放学回到家后,要做的事儿多着呢,哪有时间沉迷于手机?
第四,帮助孩子定目标,树理想。有梦想的孩子,会在目标的指引下,更加自律,也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时间。(李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