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雨素触动了哪根公众神经?
□陆一
人们点赞范雨素,与其说是赞赏她的文字钦服她勇敢生活的态度,不如说,人们在范雨素身上找到了一种共鸣。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大多人被这句歌词“撩”完后,才发现生活还有明天和后天的“苟且”。于是,我们决定扔掉这碗廉价的鸡汤,放过诗和远方。其实,身边有这么一群人,即便是“靠苦力”吃饭,也在谋生之余,做着与吃饭无关的事。
范雨素正是这样,农民出身的她,中学辍学后,遭遇不幸的婚姻,无奈四处流浪,饱尝了生活的荆棘与不堪。她原本只想挣点稿费,结果却意外走红了。之所以站到了舆论的中心,除了令人动容的自述外,更多的是因为生活赋予她两个对比强烈的标签——大城市中的育儿嫂与城中村的文学爱好者,可范雨素身上值得注意的聚焦点远远不止这两个标签。
当育儿嫂很忙,小时工停工一天家里就可能会揭不开锅,底层的生活一地鸡毛,范雨素仍然想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通过写作期盼生活中多些精神欲望的满足,这便是她对生活真诚的态度。现实生活中,渴望用文学来寻找内心片刻安宁的不止范雨素一个:余秀华在湖北田间写下自己的浓烈情感;“拇指作家”马慧娟用生活真味让文字从泥土里散发芬芳……让她们坚持下去的是,通过写作寻求生活的憧憬,得到精神和思想的归宿。
在这个时间就是金钱的快速消费时代,这样的生活态度与追求显得弥足珍贵,因为现实生活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人们点赞范雨素,与其说是赞赏她的文字钦服她勇敢生活的态度,不如说,人们在范雨素身上找到了一种共鸣。不管生活有多苟且,有思考、有憧憬,心怀“诗和远方”,诗意地栖居,才是我们该拥有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