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大学生不该被挡在权益保护之外
可能在界定当中,大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相对复杂,但是新现象、新问题已经迫切需要我们从法治的层面去正视和寻找新的解。
每每“五一”劳动节前后,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又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然而,有这么个特殊群体——实习大学生,他们主要任务是在校学习,但课余到公司企业实习。他们有着怎样的权益?据媒体记者调查,有公司要求实习生一周工作6天,有单位要求实习生出差加班无报酬。
实习不等同上班,自然少了正式上班一族有的劳动保障,但是不同企业对实习生的各种“苛刻”也在提醒一点:如何来保护实习生的劳动权益?比如,给予实习生的薪酬标准底线在哪里?比如,对于上下班途中或上班过程中隐含的风险如何来分摊?不能因为是实习生,这些规范就合理性地缺失了。
对于大学生来说,实习的目的是为了长见识学本领,所以冲着这个目的,对于薪酬或休息权利看得比较轻,或者说为了能争取机会实习,对不合理的要求容易选择隐忍。显然,在实习生和实习单位两者之间,实习生处于一个相对劣势地位,一些用人单位就利用自己的强势把实习生作为长期“廉价劳动力”的储备库。
大学实习生作为一个“两栖人群”的存在,数量不小,权益保护的缺乏暗含着不小的纠纷和隐患。而且一周工作6天,有加班要出差,如此的实习与上班已经无异,同样是劳作,实习大学生不该被挡在权益保护的门槛之外。在现在的劳资关系中,法律的界限越来越清晰,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日益完善,但是,在多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劳动形式也在超越传统的认识和法律的界定,这都需要法治不断往前延伸。可能在界定当中,大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相对复杂,但是新现象、新问题已经迫切需要我们从法治的层面去正视和寻找新的解。
□杨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