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进社区 不仅在于创新
日前,有媒体就苏州大学生志愿者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八成社区居民渴望大学生到社区提供志愿服务,但在大学生层面上,仅有三四成参与志愿服务,固定参与志愿服务的只有一成多。
这些数据,并非说明大学生没有爱心,不愿意参加志愿服务。事实上,每当我市有重要的活动,需要志愿者参与时,都可见大学生踊跃报名、积极服务的身影。在平时和暑假,也有很多学生到博物馆当义务讲解员、到边远山区支教等。
但是社区志愿服务为何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偏弱呢?在社区中,居民的需求多种多样,可是在很多大学生的意识里,社区志愿服务无非就是到老人家中打扫卫生、铲除楼道内张贴的小广告、倡导文明行动等,体现不了自己的价值。
大学生到社区提供志愿服务,需要观念的转变,也需要激励和引导。时下,很多社区都建立了志愿者积分管理,从精神上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进行激励,这种形式很不错。与此同时,关于志愿者及志愿精神,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是其本质,我们更强调无偿为社会服务。可是志愿者在提供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也需要付出时间精力,有时还需要为志愿服务的成本买单。在这种情况下,有些社区和机构能否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微福利”?这也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到社区提供志愿服务的热情。
大学生深入到社区提供志愿服务,还需要设计更多的项目。依据大学生的特点,设计更多满足大学生自我实现需求、群众又亟须的项目,譬如,这几年十分流行的“科学商店”“银发族”电脑培训班等,原因就在于既抓住了大学生的特长,又满足了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同时,居民也十分欢迎。
总而言之,让大学生深入社区提供志愿服务,奉献爱心,也需要“制度”梳理,也需要和学生的特点相契合,和群众的需求相对接。这样,大学生志愿服务才可能实现常态化。
□李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