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农场”很时髦,但别一拥而上
□宋特哉
能够被改造、开发成“农场”的屋顶,是需要符合特别的建筑标准要求的,承 重、防水等等不同于普通建筑物,所以不是每个社区都有条件可以简单复制的。
虽然身处都市,变成了城里人,但很多人仍然保留着浓浓的“农夫情结”,老想着找个地方种种养养。姑苏区吴门桥街道29个社区的一份调查显示,如果有条件的话,近八成居民想要在楼顶、阳台种菜。
姑苏区润达社区开辟屋顶“农场”的新闻,去年曾经在市民中引发热议,也让很多人羡慕不已。想想看,几百平方米的“屋顶农场”,分成蔬果区、花卉区、盆景区和绿色体验区等多个区域。而且,最主要的是对社区居民开放,居民可以认领种植、打理,每天为蔬菜浇水、施肥,过瘾吧?
那么,“屋顶农场”的做法,在社区中是不是可以简单复制、全面推广呢?在现实情况下,答案应当是否定的。因为,能够被改造、开发成“农场”的屋顶,是需要符合特别的建筑标准要求的,承重、防水等等不同于普通建筑物,建筑成本也要高出不少。就以润达社区的“屋顶农场”为例,在前期,有关方面还专门邀请园艺专家对“农场”的可行性方案进行了论证。否则,必定会留下诸多隐患。正因如此,社区“屋顶农场”虽好看好听,也要避免一拥而上。
社区居民的“农夫情结”、种养愿望,如何才能得到满足呢?充分利用好居民自家的阳台,应当才是最切合实际的途径。在我们的身边,因此收获“都市农夫”乐趣的实例已经很多。至于部分居民为了满足个人的愿望,在小区中毁绿种菜,那是不文明行为,是会遭人唾弃的。
归根到底一句话:像润达社区、新湘苑社区这样具备条件的,那就开辟“屋顶农场”众乐乐。反之,居民就不妨“小中见大”,在自家阳台上独乐乐。毕竟,“都市农夫”追求的是一种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