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卖不出好价钱表面上看是因为供大于求,实际上这只是买方市场的障眼法。
又到满城桂花香的时节。桂花是苏州市的市花,苏州人不仅有桂花入馔的传统,而且位于吴中区的光福镇,还是全国知名的桂花主产区。
不过,一直以来,在苏式传统美食中,无论是桂花糕还是赤豆圆子等点心,桂花在其中扮演的都是点缀的配角。这样小众的吃食面对苏州年产量五六千万斤的桂花产量,如同是小马拉大车。而更让农民们犯愁的是价格。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光福镇一斤桂花就可以卖到两三元。可近几年,桂花价格起起落落,最低的时候连两元也卖不到。
其实,桂花卖不出好价钱表面上看是因为供大于求,实际上这只是买方市场的障眼法。因为,“棒打”的桂花不值钱。客商在苏州收购桂花,多为用于蜜饯等食品,他们对于桂花的质量要求并不高。因此,农民逐渐将传统的“采花”手艺改为用棍棒“打花”,这一改使得手采工艺断档三十年。“打花”产量虽高,但是这种图省事、效率高的方式不仅打伤了桂花的品质、影响了桂树生长,还使得本地的一些由手采花制成的深加工传统美食随之消失。由于本地深加工食品厂逐渐萎缩,高度依赖外地客商收购,价格起落可想而知。
欣喜的是,如今在光福镇,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认识到桂花精细化利用的价值。在光福茶场,一种以绿茶炒制工艺入手,以手采桂花为原料的“桂花茶”开发出来了。当地目前正在做大桂花的深加工文章,本地市场对于“手采”桂花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显而易见,无论是卖花,还是卖树苗,苏州都只赚了很小一部分利润,地产桂花的价值远远还没被开发出来。眼下,为桂花的深加工文章已经开了个好头,接下来,能否像重拾“采花”一样,“复活”更多桂花食品、延长做深桂花产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