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京沪一日往返。京沪高铁,这条连接南北最发达经济圈的“大动脉”,不仅构成了强大的发展引擎,也让世人感受到了“高铁时代”的风驰电掣。
京沪高铁苏州站落户相城,给相城乃至苏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2年1月11日,苏州高铁新城管理委员会在相城区正式挂牌,同时举行项目开工仪式,从此拉开了“苏州活力新门户”的建设大幕。28.9平方公里的版图上,一个集商务、科研、居住、办公、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苏州新门户,一座充满魅力与活力的现代化新城,在阳澄湖畔,在相城这个大苏州中心快速崛起。
在勇当“两个标杆”、建设“四个名城”的新征程中,相城区以全域城市化的理念,重点规划国家级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片区、苏州高铁新城片区、元和片区和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片区“五大功能片区”,将以高铁商务核心区为中心,整合北河泾街道、太平街道、渭塘镇及盛泽湖区域近130平方公里,建立苏州阳澄新区,建设新经济产业高地,打造苏州新中心,引领相城向国际化迈进。
高铁新城,不仅是产城融合的“苏州样本”,也必将是后发崛起的“相城引擎”。
数字经济+创意经济
紧扣文商智旅产业链加速“产城融合”
苏州高铁新城作为苏州“一核四城”战略发展布局的核心板块,是推进相城后发崛起的重要引擎,也将引领苏州新一轮产业发展方向,必须是具有一流水平的活力新门户。
肩负着“产业新高地”建设重任,苏州高铁新城以新枢纽为载体,充分发挥“陆地空港”作用,加快打造“城通四海”的区域性现代主体交通枢纽,加快与沿线城市和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合作经济开发区的“产城融合”;以新功能为引擎,优选发展“低碳、环保、高端”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以新城市为引领,构筑中心突出、序列分明的整体城市空间布局,强化国际社区、品牌商贸、文化休闲等现代城市配套功能,打造成为集创新、可持续、充满活力的现代新城。
高铁新城以“产城融合”为发展定位,以构建“文商智旅”全产业链体系为指导,加快推进以“数字经济”“创意经济”为核心,以大数据产业园、影视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创意设计街区为载体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高铁新城在产城融合上展开了全线出击:围绕创智文化产业,推进数字出版和创意设计两大产业发展;围绕数据科技产业,推进云计算、物联网、数字媒体科技、移动互联网、移动电子商务、LBS产业、服务外包、智慧城市服务等产业发展;围绕总部商务,推进信息统筹、物流指挥控制、财务结算营销以及非银金融创新中心、数字音像管理中心、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建设;围绕旅游业,推进健康医疗旅游、传统文化旅游、会议度假旅游等产业发展。
近年来,高铁新城以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阳澄湖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为重点,大力打造“创智高铁·数字硅谷”的品牌效应。新近敲定的设计街区建设,首期规划占地63.5亩,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把南天成路沿线建设成为集商务办公、企业总部、休闲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商务街区,打造文化设计产业集聚区。
2016年,高铁新城按序建设启动区设计街区、江南-华朋总部大厦等产业载体,积极引导启动区项目“统一布局、错位发展、良性竞争、优势互补”,大力推进以文创园为主的文化产业及区域总部经济基地建设,引进了北大天公集团等80余个优质项目,并在产业主题招商上实现了新突破,国家广电总局电影频道后期制作基地入驻,成功孵化国产动画大片《龙之谷》等电影品牌。
围绕“文商智旅”产业链体系建设,2016年,高铁新城累计引进中集安瑞科等项目264个,注册总额110亿元(含基金),成功创建苏州新门户国家级众创空间“新门户·创客空间”、江苏首家网络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苏州大数据特色产业园、苏州相城影视产业园等品牌和平台,实现以“互联网+”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产值200亿元,同比增长16.3%;产业税收同比增长130%。
作为苏州“新门户”和产城融合的引擎,高铁新城已经成为相城区数字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的主阵地。作为“苏州市十大大数据特色产业园”之一,高铁新城未来将重点围绕“资源、技术、产业、应用”等要素联动,推动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云服务、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推动苏州乃至全国区块链和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产城融合,高铁新城任重道远。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三角城市群、扬子江城市群等重大战略机遇,市十二次党代会“要进一步优化‘一核四城’产业功能定位,继续深入推进北部高铁新城加快集聚优势高端产业”和相城区“十三五”规划提出的“高标准打造以商贸商务、生态休闲、创智文化等为主导的现代商务功能区”的要求,将更高水平推进高铁新城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宜居宜业、融合发展”态势,加快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上实现与苏州中心城区的多元功能融合,进而与沿线城市产业深度融合,打造苏州乃至长三角“产城融合示范区”。
快速虹吸+梯度效应
借势现代交通大枢纽打造“陆地空港”
高铁新城,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难以找到“样本”去复制。
苏州高铁新城究竟应该建成什么样?市委、市政府明确,定位是“苏州新门户、城市新家园、产业新高地、生态新空间”,要求“高起点功能定位、高标准城市设计、高层次产业布局”,按照“市区共建、以区为主”的体制机制运行,以放眼全球的国际理念,大视野、大气魄、大手笔描绘发展蓝图,借势现代交通枢纽建设“陆地空港”。
苏州高铁新城核心区28.9平方公里,东到聚金路,西至元和塘,南到太阳路,北至渭泾塘。按照国际概念规划和片区总体规划要求,将以“高铁枢纽、创智枢纽”为产业引擎,以“区域服务总部基地、高端非银创新金融服务中心、枢纽型商业旅游服务中心、数据科技研发培训基地、商务外包服务基地、创智文化交流中心”为功能驱动,全力打造“苏州风格现代都市城区、枢纽型高端服务业态区、低碳生态可持续示范区”。
按照“先策划后规划、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环境后开发”的原则,高铁新城通过国际招标,聘请一流的国际策划规划团队,从功能定位、体制机制、产业发展、综合交通、用地策划、城市形态等方面,对28.9平方公里进行规划,加快4.7平方公里启动区控制详规,科学制定18项专项规划,并引进专业的项目管理团队,探索实践数字化智慧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坚守“每块土地必须进行规划,每个项目必须服从规划”的建设“生命线”。
高铁新城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念,以《苏州市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北部高铁新城”为指导,在科学规划、精细设计上做文章,邀请国内顶尖设计单位对高铁新城产业发展定位、产业功能布局等进行设计,高标准完成片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设计、产业规划“多规合一”,与智能化、地下空间利用等20余项专项规划“有效衔接”,实现各专项规划之间的“相互协调”。
苏州高铁新城开建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乃翔多次调研高铁新城,为推动高铁新城建设“创造条件”。高铁新城建设领导小组会同有关部门每月一次现场指导,解决高铁新城建设中碰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相城区委、区政府把高铁新城建设作为后发崛起的重大战略机遇,全力以赴推动新城建设“快出形象”。
在建设过程中,苏州高铁新城特别突出规划设计。实现片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设计、产业规划“多规合一”,智能化、地下空间利用等20余项专项规划实现“无缝对接”。2015年完成南片区9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2016年,完成东片区4.64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2017年,启动中部片区10平方公里科技产业园城市设计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与空间形态,推动产业发展及功能集聚。同时,高标准做好环秀湖、北河泾生态改造、服务贸易创新园区等项目设计,确保每个项目都按规划设计。
经过几年的发展,高铁新城板块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便捷的京沪高铁,轨交2号线、中环的通车,根据规划轨交7号线也将串联起高铁新城和苏州其他区域,这里的区位优势更明显,发展前景更广阔。从高铁新城出发,到北京5个小时,到南京1小时,到上海仅需20多分钟。这些数据便是最有力的说明。
依托独一无二的交通枢纽优势,苏州高铁新城着力释放“大枢纽”效应。以京沪高铁苏州北站为核心的枢纽区内,设有长途汽车客运站、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终点站以及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停车站场,连接通苏嘉城际站,构筑上海、无锡、常州等周边城市的“一小时经济圈”,多种交通方式并驾而行,板块交通触角向外延伸,“高速、高效、高质”的现代综合交通新格局,将汇集长三角以及京津唐经济圈大量高端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铁经济的快速虹吸和梯度效应,使苏州与上海紧密同城,无缝连接,同步联动。
在徐徐展开的高铁新城蓝图上,园区地产经营、园区圆融集团、苏州国发集团、城投公司、文旅集团、紫光高辰公司、合景房产、鑫苑置业、高融公司等单位肩负战略使命,率先在高铁新城启动区高标准开发商业办公、商务中心、住宅、购物中心、总部经济等项目。五年来,高铁新城完成产业配套建设47万平方米,商业配套建设5万平方米,教育配套建设20万平方米。
低碳建设+活力新城
坚持环境立城高标准提升“城市品质”
一座新城催生一个梦想。
高铁新城坚持项目建设“精心设计、精致建设、精准服务、精细管理、精品工程”的理念,以“项目设计精推细敲、项目建设精工细做、工程品质精雕细刻、资金投入精打细算”为要求,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功能配套等项目建设。
着眼提高整个项目建设效率,高铁新城积极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不出新城”等措施,扎实开展谋划项目的调研、编制、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建立健全“局部领先、特色鲜明、条目清晰、动态管理”的项目谋划储备库,更高品质谋划推进印象水街、邻里中心等项目,增强新城建设与发展的后劲。
高铁新城突出以精品建筑和绿色建筑的理念,推进“一城一街一景”建设,并把苏州水文化融合到了高铁新城规划建设中,力促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保持经济与社会、形态与功能、人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和整体和谐。
聚焦高铁新城,优先规划产业集聚和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商业服务设施等社会配套功能,优先抓好道路框架规划、建设、设计的推进,优先提升高铁车站东段、西段及重要道路节点的绿化景观水平,优先推进环秀湖生态景观修复工程,同步跟进电力、燃气、智能化等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实施的高铁沿线环境综合整治项目,52万平方米见绿不见土,获得了省级评比特等奖。
在高铁新城建设现场,200多万方填土都是区域内部调节,整个工地不出一方土、不进一方土,凸现低碳建设,而一个占地超过100亩的“基坑”,
更是创造了“苏州之最”。这个“基坑”承担了周边正在兴建的圆融、紫光、园区地产3个项目8幢高楼和高铁广场的地下空间勾通,既节省了项目用地和投资,又提升了现代化建设水平。
经过五年多的发展,高铁新城不仅具备了对外合作交流、承担重大项目的区位优势,环境优势,也具备了产业发展应有的服务平台、基础条件,新城发展的良好预期已经形成,新城雏形初显,教育、商业等城市生活服务配套日趋成熟。
今年9月1日,苏大实验学校即将迎接新生,这是高铁新城核心区内第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可容纳学生4000人左右。此外,已经启用的南京师范大学苏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是继南京师范大学苏州文化产业研究院落户高铁新城后,高铁新城与南京师范大学推进的又一个战略合作项目,既是南京师范大学“走出去”发展的第一个品牌学校,也是苏州高铁新城首所民办高端品牌寄宿制学校。与其他“附属”学校截然不同的是,这所学校由南师大控股的一所民办寄宿制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大大提升整个区域的完善度。
各个商业配套进驻,众多商业地产大鳄也纷纷落地开花。高铁新城圆融广场2016年开业,是苏州首座高铁轨交双核驱动的大型城市综合体。还有CCTV6电影基地投入使用,基地就位于高铁新城开泰路18号的苏州相城区影视产业园内。
近年来,高铁新城还进行了北河泾等项目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如今,新城内一条全长1公里的印象水街已初具规模,用独特的都市走廊串联起了“景观”“高楼”。位于高铁新城商务枢纽核心区中心的环秀湖项目已成为高铁新城的核心水体及重点景观。
高铁新城不仅是要打造产业新高地,也在打造绿色生态的活力新城。作为一个创新型城市新平台,高铁新城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经营城市模式,切实把做城、做产业、做环境、做品位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推进从经营土地到经营城市、从运作资产到运作资本、从工程建设到经营管理、从项目为主到策划运作为主的发展转型,做好新城“建管合一”等改革创新工作。
根据规划,高铁新城将突出项目建设,聚焦南片区9平方公里建设,高标准建设项目100余个,总建筑面积300万平米以上,其中,绿色建筑建设150万平方米以上、地下空间60万平方米;累计28个项目建成投用。有序推进环秀湖、北河泾、大湾公园、常楼公园等生态改造4平方公里以上。加快建设道路框架“十横十七纵”超100公里。
在高铁新城的建设蓝图上,正在通过与中兴通讯的合作,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高品质完善朗诗蔚蓝广场、南师大苏州实验学校、苏州大学实验学校、圆融广场、人力资源市场等配套,以“城市即景区”的理念,注入海绵城市、绿色低碳的城市元素,高品质推进澄阳路综合管廊、印象水街等工程建设,做优雕塑、景观、广告、照明等城市细胞建设,新城品质得到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