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我市依托各类要素资源、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推动集聚区加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质量,取得了较好成效。98家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其中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5家,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11家)累计入驻企业超9万家,就业人数超130万人,2018年实现税收超500亿元,完成投资约1000亿元。在苏州市发改委组织开展的2018年度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综合评价中,江苏化工品交易中心等10家获评优秀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江苏化工品交易中心
江苏化工品交易中心成立于2002年。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石化等2000家中外化工贸易企业入驻,业务涉及7大类35个交易品种,辐射长江上下游企业上万余家。2018年完成交易额1068亿元,入库税收3.3亿元。成立以来累计交易额6804亿元、入库税收40.7亿元。
目前,中心被指定为“中国经济观测点”,现货价格是全国液体化工价格的“晴雨表”,先后荣获“中国最具竞争力化工交易市场”“全国十大专业市场”“全国商品交易市场最佳诚信奖”“全国诚信示范市场”等荣誉称号。
中心着力线下线上交易融合发展,线上交易平台——苏交网,集聚口岸、物流、市场、金融等区位优势资源,立足现货、服务现货、提升现货,全力服务实体经济。2018年成交量880万吨,成交额603亿元。
未来,依托口岸集散优势、保税政策优势、苏交网平台优势,着力打造全国乃至亚洲地区最大的液体散化集散中心、分拨中心、价格中心、信息中心和交易中心,实现年线上线下交易额2000亿元以上。
中国常熟服装城
常熟服装城始建于1985年5月,经过30多年的开发,是全国首批35家重点联系市场之一,商业面积超300万平方米,市场主体3.76万户、10万多经营人员,货物运输量近百万吨,日资金流量超过20亿元,连续多年市场成交额超千亿元,2018年实现成交额1489亿元。
依托常熟优越的商业环境、得天独厚的市场资源,服装城以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时尚创意产业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集聚为总体目标,全力打造新型商务模式,大力发展市场基础建设,创新市场功能,建成了男装中心、鞋业中心、时装中心等8大专业特色市场以及第一楼男装、新东方男装城、NSS新外贸村女装城等新型市场。在建设品牌市场的同时,紧跟宏观经济发展节点,打造了8大公共服务平台,并以市场采购试点为抓手和突破口,围绕“一带一路”积极培育进口、转口市场,做强做大会展业,发展壮大现代物流、购物旅游、创意设计、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快集聚新模式新业态、建设新载体新平台,不断夯实服装城转型升级基础,全力推动常熟服装城成为时尚创意产业为引领的现代服务区集聚区。
太仓港物流集聚区
太仓港物流集聚区位于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总用地面积7.9平方公里。园区以临港产业为依托,以长三角经济带为腹地,以太仓港物流基地为核心,充分发挥长三角物流节点的区位优势、港口码头的航运优势和综合保税区的功能优势,高质量建设临港现代物贸基地。
2018年,太仓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07万标箱,货物吞吐量2.28亿吨,全港航线总数增至200条,基本覆盖近洋、沿海与长江主要港口。太仓港综合保税区成为省内首批开展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业务的特殊监管区,已有30家企业入驻太境通平台,累计完成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包裹11.3万单。园区先后引进了斯凯奇中国物流销售中心、似鸟华东国际物流商贸中心、京东物流江苏区域总部和CJ荣庆物流中国总部项目等物贸中心项目,西本、大宝赢、华棉所、化塑汇等大宗商品贸易平台,正全力打造港口航运物流运营中心、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中心、知名品牌物贸结算中心和楼宇经济创新创业中心。
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
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区域面积52.33平方公里,是江苏省唯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开发区,获批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和国批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昆山海峡两岸电子商务经济合作实验区核心区。国内首条跨省际地铁上海轨交11号线在花桥设有3站,建设中的苏州轨交S1线将在花桥与上海轨交11号线实现无缝衔接。201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4亿元、服务业增加值259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84.9%。
花桥按照昆山打造“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总体部署,高标准建设花桥国际创新港,初步形成“一大”(大数据)、“二主”(总部经济、金融服务)、“三特”(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会展经济)、“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产业体系,引进毛豆新车全国总部等高质量项目超700个,集聚了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和省市各类高层次人才近百人。
苏州丝绸小镇
苏州丝绸小镇位于中国丝绸小镇——震泽镇,以蚕桑农业为生态基础,以蚕丝文化为区域内核,以丝绸家纺产业为特色品牌,打造小而精且主题鲜明的服务业集聚区。
在文化内涵上,“苏州丝绸小镇”的丝绸历史文化深厚。区内涵盖国家级4A景区,现存3.5万平方米古建筑,各级文保文控单位60多处,大多与丝绸商贸息息相关。种桑养蚕、煮茧缫丝等传统技艺至今仍是震泽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在产业发展上,“苏州丝绸小镇”拥有近200家丝绸企业,其中规模以上8家,聚集了太湖雪、辑里丝绸、山水丝绸、慈云蚕丝等一大批知名品牌,行业销售达14亿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年产蚕丝被400万条,全国市场占有率达30%。
在蚕桑生态上,“苏州丝绸小镇”保留着苏南地区最大的桑园,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众安桥村谢家路的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商旅农融合发展,形成生态优美、特色鲜明、业态丰富的集聚区环境。
吴中区检验检测产业集聚区
吴中区检验检测产业集聚区,于2015年12月认定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全省首家以检验检测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区占地面积约2950亩,重点打造“一区四园”模式,包括东太湖园区、苏震桃园区、文曲路园区和木渎园区,目前集聚区入驻检验检测企业38家,实现就业人数4572人,2018年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18.42亿元。
经过多年发展,在高低压电器、电子信息、食品药品、丝绸服装等优势检测领域建成4个国家级检测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检测中心。苏州电科院已成为全国电器检测条件最完备、检测能力最强、检测规模最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之一。药明康德成为全球首个同时全面通过中、美、欧三方资质认证的药物安全性评价机构。同时,苏州电科院、药明康德2家企业分别入选2016、2017年度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
苏州高铁新城大数据产业园
苏州高铁新城大数据产业园位于苏州市相城区高铁新城,紧邻苏州北站,规划占地面积382亩,规划建设面积29.3万平方米,已建成投用面积11.8万平方米。
高铁新城大数据产业园以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应用试验区、长三角数字经济一体化示范区和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为方向,重点发展工业大数据、无人驾驶大数据、金融科技大数据、新材料大数据产业,已集聚紫光云引擎、中兴网信、同济金融科技等大数据相关企业100余家,吸引智加科技、Momenta(初速度)、华砺智行等20余家无人驾驶企业落户,已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省级首批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等产业平台,引培17位省级以上重点人才。2018年实现营收53.6亿元,税收1.4亿元,吸纳就业人数近800人。
高铁新城大数据产业园将搭建工业云图大数据平台、泛大数据超算平台、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平台等,力争至2025年,产值超过400亿元,集聚企业400家,引培省级以上人才80人。
平江新城高端商务集聚区
平江新城高端商务集聚区规划占地面积33.9亩,规划建设面积19.3万平方米,东起江乾路,西至人民路,南起平川路,北至城北东路(改造中)。截至2018年底,集聚区完成营业收入118亿元,入区企业数185个,上缴税收2.78亿元。2018年集聚区在原有的金融服务主题楼宇万融国际、市级总部办公大楼国发大厦、高科技企业楼宇耀盛大厦等重点项目的基础上,依托江苏有线传输大楼成功打造了首座楼宇园区——“姑苏区信息服务综合示范园区”,中科创谷、宏诚创新等一批优质大数据企业和二次创业平台成功入驻园区,集聚区的产业布局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同时集聚区内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2018年成立了集聚区第二个楼宇社区,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的优质服务,集聚区服务平台建设得到新的发展,服务质量得到新的提升。
苏州工业园区
国际科技服务业集聚区
苏州工业园区国际科技服务业集聚区苏州国际科技园是苏州市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和企业孵化的重要载体以及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集聚区,于2000年4月启动,建筑面积107.42万平方米,是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基地、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和中国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
在现代服务业领域,苏州国际科技园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园企业近600家,年产值超过140亿元,累计孵化企业超过2000家,集聚各类高科技人才近4万名。19年来,科技园培育了苏大维格、南大光电、麦迪斯顿、中际旭创、同程艺龙5家上市企业,先后吸引了微软、华为、甲骨文等1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机构入驻,孵化了蜗牛、凌志、思必驰、叠纸等一批高成长的科技企业。
苏州国际科技园积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先后建设了软件评测、技术培训、数据服务、集成电路设计、中小企业信息化(云计算)、知识产权保护、动漫游戏服务等较为完善的公共技术平台体系。其中苏州国科数据中心按照国际Tier IV等级设计建造并获得认证,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可容纳机柜4200个,是苏州工业园区政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重点打造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苏州科技城服务业集聚区
苏州科技城服务业集聚区位于苏州高新区西部,重点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设计、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为主导的科技服务产业。目前引进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中国移动苏州研发中心等重点项目,集聚了阿里云计算、山石网科、蓝海创意云等400余家服务业企业,建设了知识产权集聚区、苏高新软件园、微系统园、101PARK、金融小镇等载体。依托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扶持,2018年,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约200亿元,同比增长5.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85亿元,累计就业人数25000人。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苏州科技城服务业集聚区的品牌效应和集聚效应不断提升,先后获得中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江苏省江苏医疗器械小企业创新创业服务基地、江苏省首批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江苏省首批“十大创新型园区”、首批江苏省文化科技产业园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