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古镇三桥景区,富观街31号,是一家名为“好运来”的小餐馆。
除了为游客提供餐饮、美食之外,这家小餐馆还“别有洞天”,“藏”着一间约五六平方米的小隔间,里面摆满了小餐馆主人收藏的物品。
小隔间门口的牌子上写着“同里民间历史文化陈列室”,所有藏品免费提供给游客观赏。
小餐馆的主人叫庞昌荣,今年72岁,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收藏“达人”。他的藏品五花八门,包括民国报刊、手绘地图、地契、家谱等,粗略统计,共有各类文史资料3500多件。
继吴江区、苏州市、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会员之后,近日,庞昌荣又幸运地加入中国收藏家协会,成为其中一员。“年龄大了,这两年我已陆续把一些收藏品捐给吴江博物馆和档案馆,希望有一些历史参考价值,也为家乡多做一点贡献。”老庞说。
受家庭熏陶自小喜欢“老物件”
庞昌荣,土生土长的同里人,因曾经的工作关系,人称“庞会计”。他的收藏爱好,与家庭熏陶有着密切关系。
老庞的父亲虽是农民,但平日里喜欢收集一些“老物件”。自小受父亲的影响,青年时期的庞昌荣虽不明白藏着那些“老物件”有何意义,心里却也渐渐地喜欢上了。
中专毕业后,他一边在当地做会计,一边做个有心人,人家眼里的垃圾,在他看来却是宝贝。而且,这样的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老庞说,前些年,他与一群退休的老伙伴到芦墟唱宣卷,偶然看到当地一户居民正在卖旧货,眼尖的老庞一眼从这堆废纸杂志中发现了一张印有孙中山头像的民国债券。他赶紧叫停了双方的买卖,并且表示:“多少钱?这张‘废纸’我要了。”居民见老庞如此在意一张“废纸”,便送给了他。现在,这张民国债券还被老庞精心收藏在家里。
因为喜欢“淘”老的文史资料,老庞还时常被人家误会,“衣服穿得整洁挺括,却喜欢捡破烂。”但老庞不以为然,“如果觅到有价值的宝贝,那比穿再好的衣服都开心。”
以公益为目的捐赠藏品71大件
如今,经过大半辈子的积累,老庞的藏品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
清光绪年间同里民间分家契单、民国时期的新闻报纸、解放后同里的土改手绘地图、抗美援朝的手绘作战图……粗略估算,老庞的藏品总数达3500余件。其中,以民国报纸最多,约350份,装订起来,足足7大本文件夹。此外,还有上百张各类地图、地契、家谱等。
老庞说,他的收藏是公益性的。一是为了弘扬同里的历史民俗文化;二是乐于让自己的收藏品被大家知晓;三是为社会提供一些历史资料。
这两年,老庞陆续把一些有历史价值的收藏品捐给了吴江博物馆和吴江档案馆。其中,吴江博物馆36大件,吴江档案馆35大件,为的是让这些文史资料能发挥历史参考价值。
事实上,别看老庞的收藏品有时不起眼,关键时候还真派上了用场。他有一张摄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的黎里榄桥荡大桥照片。前两年,黎里古镇保护开发的时候,要对原来的大桥恢复重建。为了找到大桥最初的样子,黎里古保委经多方打听,最后找到了老庞,向他借用照片以作参照。也正因为有了这张照片,才有了榄桥荡大桥现在的模样。
兴趣爱好广泛是个有心人热心肠
如今,开餐馆、唱宣卷、搞收藏,是老庞的三大爱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段时间,老庞只要有空,就把一些年代较久远的书籍、资料,分门别类,装进密封塑料袋妥善保存。同时,他还将整理出来的资料编了一份目录,详细列出了每份资料的时间及内容,以便今后查找。“记性不太好了,这样做既方便自己以后查找,也便于捐赠给博物馆、档案馆的时候,对方清点。”庞昌荣说。
不过,细心的人会发现,其实老庞还有一大“爱好”。一年四季,老庞的小餐馆门口,始终摆着两只热水瓶,瓶上还写着“环卫工人专用”6个醒目大字。这是老庞的免费茶摊,已经摆了15年。他每天早上4点起来烧水,一共10多个热水瓶,每个灌得满满的,其中2个热水瓶放门口,喝完了随时补。
说起这个免费茶摊,老庞觉得就是举手之劳。“三桥景区游客最多,这一带的保洁任务也最重,每天看着环卫工人忙忙碌碌、汗流浃背,总觉得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
于是,免费茶摊开张了,不仅服务于环卫工人,残疾人士、三轮车师傅也会在此休憩。有时遇上需要帮助的游客,老庞也会及时送上热水。为了表达对老庞的敬意,同里古保委还专门在茶摊最醒目的地方,挂上了“环卫工人爱心驿站”的牌子。